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寻访昔日培养生旦净丑的京剧科班(4)

京剧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科班——富连成 
    如果介绍京剧科班,就必须要说富连成,因为这家科班是京剧史上最有名的科班,也是存在时间最久的科班。1904年2月,富连成的前身喜连成成立,据说它是当时北京城内最大的京剧科班。
    ■喜连成社址最初在琉璃厂西南园,又到宣武门外前铁厂,后搬到虎坊桥东
    喜连成初名喜连升,这家科班的东家是牛子厚,社长是京剧名角叶春善。最初喜连成社址设在了琉璃厂的西南园叶春善的宅内,叶春善收容了六个无家可归的孤儿,开始教戏。并以“喜”字为这六个弟子取名为:雷喜福、武喜永、赵喜魁、赵喜贞、陆喜明与陆喜才,世称“六大弟子”。 随着科班的发展,社址又迁至宣武门外前铁厂。
    1912年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市面萧条,牛子厚因家务纷繁,无法兼顾,打算把科班送与叶春善。叶坚决不肯接收,并介绍牛子厚将“喜连成”转让给外馆沈玉亭、沈仁山兄弟。沈家为社方还清了债务,增添了经费,并改社名为“富连成”。这时已经有两科学生按“喜”、“连”两个字排名了,所以从三科起,才排“富”字,以后排的是“盛”、“世”、“元”、“韵”几个字。
    富连成社搬到虎坊桥东已是1921年了,我们现在所见许多留存下来的富连成社址的照片,都是在虎坊桥社址时拍摄的。1934年,富连成社东家沈家出现经济问题,富连成社受到牵连财产被查封,而此时社长叶春善身患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沈家衰落,已经无力支持富连成社,此时富连成社便由叶家苦苦支撑直到1948年。随着富连成社“高层”的变动,富连成社的一部分科班搬到了虎坊桥纪晓岚故居,那是1936年。在纪晓岚故居这段日子,富连成社亦培养了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据说著名京剧艺术家谭元寿先生就是富连成社在纪晓岚故居时培养的学生。
    纪晓岚故居在珠市口西大街241号,即现在的晋阳饭庄,现存两进四合院,纪晓岚在此写下了著名的笔记小说《阅微草堂笔记》。我去探访时,纪晓岚故居已经单独从晋阳饭庄辟出,供游人参观。纪晓岚故居原为清威信公、大将军岳钟琪的旧宅,后为纪晓岚所有。上世纪30年代,梅兰芳、余叔岩等人在此成立北京国剧学会,一时名人荟萃。1958年改为晋阳饭庄。
    ■富连成学生每天学戏、演戏16个小时
    富连成社学生学习非常辛苦,我粗略地计算了一下,学生每天学戏、演戏的时间有16个小时之多。社里规定学生们每天6点起床,漱洗完毕,就要开始练功。文行主要是吊嗓子学戏,武行练习武功。上午10点吃早饭,11点就要到戏园演出,一天要演八九出戏,要到下午6点,才能演完戏回到社里。学生们回社后稍事休息,即吃晚饭,饭后仍分文武两行用功,学戏,晚10点就寝。一年365天,除年底封箱后休息几天外,天天如此。您看看学戏容易嘛,要不怎么有“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说法。
    ■富连成学生到广和楼演出,必走珠市口大街
    富连成科班主要在广和楼演出,每天学生们吃完早饭后,就要去演出,那时学生按身材高矮,排成一单行队伍,在管事人带领下自社址步行至广和楼。在富连成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去广和楼演出,学生们必须走珠市口大街到广和楼。
    很多人奇怪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翻看地图就会明白了。富连成社址在珠市口西大街路北,而广和楼在鲜鱼口,如果富连成的学生去广和楼,可以走陕西巷或是走石头胡同经铁树斜街、大栅栏西街、大栅栏街到广和楼。陕西巷不言自明,这是北京的“八大胡同”之一,是风月场所,叶春善非常看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因此他坚决不让学生受到任何的不良影响。而走珠市口大街这条路线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与风月场所的接触,可谓用心良苦。
    富连成的很多学生就是这样在社长叶春善和其他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精心培养之下,成为了京剧名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