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寻访昔日培养生旦净丑的京剧科班(3)

首创男女合校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在北京旧式京剧科班盛行的时候,一所新式的京剧科班成立了,这就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我寻找这家科班的脚步,转到了崇文门外的东兴隆街,1930年创办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就坐落在东兴隆街52号。
    ■东兴隆街在崇文门外大街的西侧,新世界百货商场的后面
    东兴隆街形成于明代,称为木厂儿。清代,因街的西段路北有灵官庙,遂又称为灵官庙街。咸丰年间,街中建了一座兴隆寺,故灵官庙街及西段改称兴隆街。兴隆街在清末民初时为商业街,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民国以后称东兴隆街、木厂胡同。1965年,兴隆街与木厂胡同合并,定名东兴隆街。
    ■传说东兴隆街52号原为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私宅之一
    东兴隆街地处崇文门商圈,这可是寸土寸金的地界,经过这些年的改造,东兴隆街已经变成短短的一段。我本以为曾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东兴隆街52号,已经消失了,而到东兴隆街实地探访,才发现52号非但没消失,反而油饰一新。
    52号在东兴隆街的东口,这是一座共有四进院落的宅院,建筑风格属于晚清时期。据传,这座宅院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原为清末大太监李莲英私宅之一,民国时期成为民居,后由同仁堂集团作为药品仓库使用,现在这座宅院也是同仁堂集团使用。同仁堂将宅院油饰一新,这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52号的模样。
    ■首创男女合校的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1930年,25岁的焦菊隐从燕京大学毕业后,不久就来到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担任校长。焦菊隐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富于创新的学者,他担任校长期间,首先取消体罚学生的规矩,其次重视弟子的文化教育,除学京剧外,还上文化课,以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同时也吸取了过去科班口传心授,以戏带功,因材施教,严格教学,注重实践的优点。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是新式学校,所以学生不立卖身的关书契约,学制6年,先后招收10岁至13岁具有初小文化程度的男、女生,五科200余名学生,学生以德、和、金、玉、永五字排名,一代名伶王金璐也曾在这里学习过。
    这个科班最大的亮点就是首创男女生合校,旧时学校有男校和女校之分,不能男女合校,这样的规定实际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不利。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大胆打破常规,首创男女合校,并且取得斐然成绩。学校演出了大量传统剧目和新编剧目,推动了京剧的发展。此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于1940年11月停办。这所学校虽然创办时间不长,但是给当时的科班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对京剧艺术的继承、发展,培养戏曲人才,作出了贡献。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