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清纯绝尘,在西双版纳爱尼山听歌(2)


    我没料到,那晚到达这个叫“贺南东”的爱尼山寨时,我又一次听到或许可以称为《爱尼山小夜曲》的歌声。那情景,那歌声也是我永生难忘的,今天只要一闭上眼睛,仍然清晰地出现在脑海里。
    午夜,我听到一支略带忧伤的竖笛在吹奏。走出竹楼,只见一轮又大又亮的月亮挂在凤尾竹梢上,好像只要轻轻一碰,那白玉盘似的满月就要坠落下来。空气毫无污染,那种透明度、那种光洁度是我一辈子再没见过的。它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月亮照到的一片白,像是北方大雪覆盖的原野;照不到的又是一片黑,那树影、竹楼、远山有如一幅绝妙的黑白剪纸。我随着那竖笛声来到寨中心的小广场上,那里站着一排爱尼姑娘,她们互相搂搭着肩膀,左右轻轻地摇晃着,静夜里,又是一曲缠绵的、有点淡淡的哀愁的歌唱起来了:
    335|336|656|332|236|
    661|113|232|2—|2—|
    姑娘们的歌声和银饰发出的丁当碰撞声已使齐唱非常好听,我虽不懂爱尼话,相信歌词和歌曲同样会是非凡的美丽。在皎洁的月光下我飞快地用简谱记下以上的旋律。令我惊叹不已的是,很快,这主旋律加进了两个声部,其声调之和谐、丰厚,使这月光下的小夜曲更加悦耳动听,那效果和感受简直难以名状!几十年后听巴赫和亨德尔的一些作品,我便马上联想到这支无名的爱尼山夜曲,我以为它的自然和声与大师们的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到今天我仍抱憾自己水平有限,当时无法记录下别的声部,那个时候怎么就没有今天处处都见得到的小录音机呢!
    那一晚,那三个声部的民歌一直萦绕在我的耳畔,特别是最后一个音拖得很长很长,久久地在夜的山谷里弥散,像是融到温柔的月光里,如水般流淌向朦胧的远方……
    我一直以为,中国的音乐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所谓“五音不全”指的就是这五音。就是说,没有半音。更无所谓“和声”。爱尼山听歌后才使我觉得自己无知。在爱尼人的歌曲里,不仅有半音、装饰音,还有多声部的自然和声。甚至有一种非常奇怪的发声法,你完全听不清用的是舌头还是鼻腔或喉部的共鸣,或兼而有之。那特殊的听觉效果我从未听到过,相信一流的歌唱家怕也难以学会。上个世纪60年代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工团有个爱尼族女歌手叫匹松,她就会这种发声法。我听过她唱地道的爱尼民歌,怎么形容呢?改用一句成语:叹为“闻”止。因为我再也没在别的地方欣赏过这独特的歌声了。
    现在,听说匹松老了,很潦倒。在满街的卡拉OK厅里响彻着的都是“天王”们的喊叫时,有谁还会欣赏爱尼山那如山泉般纯净的歌声呢?
    人们总喜欢追求转瞬即逝的时髦而从不珍惜已经拥有的东西。愚蠢而不知觉,就成一种悲哀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