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话剧的困守:小剧场多上演恶搞低级炒作剧目 (2)


    商业话剧风生水起
    国有院团发展受到掣肘,而一些民营剧社、戏剧工作室、独立制作人正成为搅热话剧市场的“鲇鱼”。
    就在不久前,浙江话剧团儿艺中心换牌浙话艺术剧院,并上演了改制后的第一台话剧《幸福.com》,轻松好玩的剧情让全场笑声不断。该剧导演李伯男是北京话剧圈有名的新锐,被称为中国戏剧演出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导演。他曾将好莱坞爱情喜剧《初恋五十次》改编成话剧《我不是女朋友的男朋友》,上演后大受欢迎,原创作品《有多少爱可以胡来》更是小剧场话剧的经典之作,在全国10多个城市共演出千余场,创下了小剧场的演出纪录。
    李伯男认为,话剧走向商业化是大势所趋。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剩男剩女”、“隐婚族”等都市白领的生活,紧扣时代与观众需求,极易获得观众共鸣。
    包括李伯男在内,关皓月、黄盈、傅若岩等新生代正在让话剧以另一副面孔走近观众,吸引越来越多的人重新回到剧场。2005年,民间话剧团体北京戏逍堂开张,随后在全国启动建设话剧连锁店。今年,戏逍堂与沈阳某公司达成合作,在辽宁大剧院小剧场推出《我的老婆你别动》,票房之好超乎想象。
    戏逍堂负责人关皓月说,既然是自己掏钱做戏,就必须从市场出发,创作贴近百姓生活的作品。某广告做得红火,他们就推出《今年过节不收礼》,国产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上映,他们做了《满城尽是金字塔》。关皓月认为,重要的不是做了多么专业的话剧,而是观众的认可。他的梦想是让戏逍堂遍布全国,成为话剧的知名品牌。
    在上海,“白领话剧”、“悬疑话剧”近年来颇为盛行,笼络了以年轻白领为主的稳定观众群。甚至,这成了恋人们的常选活动项目,话剧本身已不重要。
    事实上,话剧商业化的探索已非一日。上世纪80年代,赖声川创立表演工作坊,一部《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让多年没有戏演的台湾剧场重获生机。上世纪90年代初,孟京辉开创了以创作者为核心的制作模式,1999年推出的《恋爱的犀牛》已在全国演了260多场,观众20万人次,光是演员就换了4拨。
    清新时尚、轻松幽默,且融入更多样的表演手段,商业话剧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话剧的刻板印象,让人们在繁忙压抑的工作之余开心一笑,释放身心压力,因此迅速掳获大批粉丝。
    拿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来说,至今已根据不同主演推出多个版本,演遍大江南北,大受观众欢迎。陈佩斯的喜剧三部曲《托儿》、《亲戚朋友好算账》、《阳台》累计观众超过40万,票房高达6000万元。看话剧,在不少城市成了新的时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