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哪能看到传统二人转? 九腔十八调流传300年(3)

在侯杖子村大人小孩看传统二人转看直了眼
    7月24日上午9点,小雨淅淅沥沥,霍志平和不少村里人一起,站在村里的空地上向村路张望。
    他所在的建平县富山街道办事处富山村侯杖子,是辽西一个只有400来人的小山村。这几天,村里男女老少都盼着唱戏的二人转剧团“赶紧来”。
    剧团终于来了,一下车,团长杜永志就和团里几个男演员搭戏台,忙活了两个多小时。
    当日傍晚5点,一场大雨从天而降。两小时后,村民们又重新聚拢到一起。雨后,戏台前的泥地上站满了村民。
    晚上7点半,戏台上的灯越来越亮,演员们终于登场了。
    一声招呼,一首通俗歌曲,一个二人转小帽《送情郎》,一段传统二人转曲目《怒沉百宝箱》。台上,板胡声时急时缓,演员声情并茂。台下,大人小孩都看直了眼。
    第二场戏开始,自称“周大个”的男演员一上台,先说了一段古词;然后来了一段小帽《拜年》,之后唱起了正戏《朱洪武出世》的片段,一直持续了半个小时。
    演出还在继续。台下,有观众起身走了。不一会儿又回来,身上加了一件单衣。
    不知不觉,快到晚上10点半了,一曲《欢聚一堂》结束,当日演出告一段落。观众纷纷起身,坐在轮椅上的村民郭淑凤,被老伴高仁推着,恋恋不舍地向家走。
    “赶紧回吧,天气凉了,明天白天还有演出呢!”台上的演员告诉她,“明天三场都有正戏。”
    “和城里不一样,村里人对正戏还是挺喜欢的。这几天,就有两个戏班子在富山一带演出呢。”富山街道办事处副书记刘玉文告诉记者。
        在黑山县原生态“九腔十八调”越来越难听到
    “黑山二人转就如同不死的抓根草,顽强地生长着,用它的枝繁叶茂向世人展示着自己不屈的艺术生命。”黑山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二人转研究专家韩文华对记者说。
    娓娓道来,他向记者回顾了解放后黑山二人转风雨沧桑的60年历程:
    1953年3月,黑山民间艺人苗德雨与郝成义等人在县城内成立了和平茶社,演出几乎场场爆满,和平茶社也就成了当时黑山县城晚上唯一人群聚集的娱乐场所。
    1954年,黑山二人转剧团成立,一度如日中天。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演员们足迹遍布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所到之处观众如潮。
    剧团的老团长杨绍哲回忆,在各村演出时,村民们总是一再挽留,剧团只好不停地加演,“老百姓都把演员们当新姑爷待了!”
    1981年10月,经历了文革“十年浩劫”的黑山二人转重现生机。剧场再次爆满,戏迷们把对二人转的挚爱表现为对演出的“捧场”,能买到剧场前五排票的人会被看成是“能人”。
    那几年,剧团每年演出都不下700场。
    二人转的春天来了,黑山各乡镇的艺人们也不甘寂寞,走出家门四处演出。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活跃在各地演出的黑山二人转戏班有十几个,艺人近200人。
    2000年以后,黑山二人转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进剧场的观众越来越少了。戏迷们买上几张影碟,坐在家中就可以欣赏二人转。二人转剧团陷入空前危机。
    然而,黑山二人转民间艺人的活动却蓬勃兴起。他们或夫妻携手,或举家同行,深入农家或外出到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黑龙江一带演出,有的甚至远赴山东、山西、河南和深圳等地。
    红白喜事、孩子满月、老人办寿、开业庆典等各种各样的场合,都能看到艺人们的表演。
    为了生存,剧团只能把演员放出去自谋生路。演员们有的独闯江湖,有的重新组团,有的开办培训班。
    ……
    虽然一度曾大红大紫,但是黑山二人转现在已经成为一种需要抢救的文化遗产。
    记者了解到:目前,受演出市场和演出环境影响,一些“半生不熟”的艺人也急于出去混饭吃,他们对老唱腔不熟悉,其实并未学到黑山二人转的精髓。
    与此同时,由于老艺人相继谢世,原来特色鲜明的黑山传统二人转中“以板头取胜、干板夺字、干脆利落的传统唱腔”已不多见;一些老艺人的绝活,如顶灯、彩棒、小辫功等随老艺人逝去而正在消失。原生态二人转中的“九腔十八调”也越来越难听到。
    2006年5月,黑山二人转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释义
    传统二人转

    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表现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表现一段故事,唱腔高亢粗犷,唱词诙谐风趣。
    二人转是在东北大秧歌的基础上,吸取了河北的莲花落,并增加了舞蹈、身段、走场等演变而成。二人转的表演手段大致可分为三种:一种是二人化妆成一旦一丑,边说边唱,边唱边舞;一种是一人且唱且舞,称为“单出头”;一种是演员以各种角色出现在舞台上唱戏,这种形式称“拉场戏”。
    传统二人转讲究“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常用的唱腔曲牌有“胡胡腔”、“喇叭牌子”、“文嗨嗨”、“武嗨嗨”、“三节板”……传统曲目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猪八戒拱地》等最为著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