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游龙城:不可不听的晋腔晋韵

莲花乐:太原惟一的地方曲种
    俗称的“莲花落”,据目前太原仅存的继承人曹强老先生考证,应为 “莲花乐”,是一种源自佛教音乐的说唱兼有的曲艺艺术。要听正宗的晋腔晋韵,除了在市井街头听叫卖吆喝、闲谝神侃外,就是听太原莲花乐。
    太原莲花乐表演者多为一人,自打竹板,自说自唱。至于莲花乐的说唱词,基本上是七言四句为一段,全用太原方言来合辙入韵。表演之时,先扣大竹板,间配小竹板,打板三巡之后,开始说唱,以唱为主,间以夹白,边唱边说,抑扬顿挫,韵味悠长。传统曲目多为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当地人熟悉的民间传说。
    作为省城太原惟一的地方曲种,太原莲花乐的灿烂光彩再现了黄河文化雄浑古风。不过因为后继乏人,太原莲花乐今后的发展令人担忧。虽然雅俗共赏,但是能听到太原莲花乐的场合并不多。只有在盛大活动和节日的文艺演出上,才可能有幸听到曹强老先生的段子。
    太原锣鼓:中国第一鼓
    太原锣鼓是太原社火习俗的灵魂。在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上,太原锣鼓曾大显身手,从此声名远播,被誉为“中国第一鼓”。
    太原锣鼓,实际上是指流行于太原地区民间,经常散见于农村、工厂演奏的那种“流水”,是七种锣鼓曲牌套路的总称。相传,太原锣鼓起源于公元947年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妹妹所居住的太原南郊古寨村。据说,当年皇姑一出动,即用锣鼓迎送,演奏的曲调就是传至今日的“流水”,取“福如东海长流水”之意。
    太原锣鼓的最大特色在于两队摆开阵势,互相对抗。这种对抗的出现,常见于喜庆之日,两队互见于街头。每逢这种情况,双方互不相让,不争个山高水低,决不歇手。从中也可一窥太原人自古以来粗犷剽悍的性格。
    太原锣鼓一直都是民间婚嫁喜庆之日必不可少的助兴之乐。太原近郊有不少农民以组建锣鼓队为生,生意相当红火。而由于大企业雄厚的实力,太重锣鼓队走的几乎是纯艺术的路子,如果能欣赏到那些少男少女齐声打击的《黄河船夫》《滚核桃》等曲目,感受到的真的不仅仅是震撼。
    晋剧:山西代表剧种
    山西有四大梆子,被冠以“晋剧”而代表晋地剧种的,是其中的中路梆子。它的主要活动地区在山西中部,尤其是在太原附近晋商兴起的晋中一带,在河北西部、陕西北部、内蒙古地区也有影响。晋剧的传统代表剧目有《打金枝》《含嫣》《小宴》《杀宫》《算粮》等。
    在晋剧发展史上,不可不提的一个人物是著名的女须生丁果仙。她在唱腔、道白、做派等方面的改进,对今日晋剧风格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活跃于晋剧舞台上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谢涛。与前辈丁果仙一样,谢涛也是一位女须生。她主演的新编晋剧《范进中举》和《傅山进京》使晋剧的文化品位大为提高,后者还因为兼具学术性和艺术性,获得了2007年颁发的“中国戏曲学会奖”。
    与我国绝大多数地方剧种一样,晋剧的发展也面临着坚守传统与面向时代的矛盾和困惑。虽然近几年在全国重新掀起一番晋剧热潮,但是目前,晋剧的演出市场仍然主要在农村,在农村的戏台上比城市更容易听到晋剧的唱腔。
    山西民歌:民歌的海洋
    山西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中的《唐风》和《魏风》大都是产生在山西地区的古老民歌。
    山西的民歌向来以其品类繁盛著称于全国,称“民歌的海洋”。根据各地民歌音乐色彩的不同,山西大致可分为晋中、晋南、晋东南和晋北四个不同的色彩区。今年在省城推出的《唱享山西——经典民歌汇》晚会,使得想要欣赏山西整体民歌不再那么困难了。
    这台晚会由从两万多首山西民歌中精心挑选出的20余首脍炙人口的民歌荟萃而成。从今年3月18日开始,天天与观众见面。值得一提的是,这台晚会并不是民歌原始形态的单纯展示,而是运用了现代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展现民歌魅力,做到了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的完美融合。(记者 原蔚 实习生 李涛)
    再大声点 !——代本栏结束语
    才游晋山晋水,再听晋腔晋韵。
    不过,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塞外大同的“晋腔”与河东运城的“晋腔”,相去岂能以道里计。自从有了人群,有了语言与宗教祭祀,因为聚居地的相对固定,就有了不同的歌和乐。晋地的广袤孕育了声形各异的晋腔晋韵,这是毫无疑问的。
    然而,盘点晋腔晋韵,遗憾与骄傲如影随形。在各地旅游文化产业化蓬勃发展的时候,文化上的自豪感只是令身处晋地的人们更加尴尬。类似于“唱响山西”等旅游晚会的稀缺,使这一方土地的“文化名片”在诸多缺憾中显得更加不完整。
    晋腔晋韵,还是要大声点,才能被人听见。其实,需要“大点声”的何止晋腔晋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