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白马藏族原生态民歌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08:11:04 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川省的白马藏族是一支古老的历史悠久的民族。他们有共同的地域和语言,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和习俗。据史学家考证,他们属于秦汉时期氐人的后裔。 《史记.西南夷列传》:“自冉陇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氏类也”。冉胧区域在今茂汶一带,而平武正在茂汶的东北。这是历史上对白马人最早的记载。 现在的白马人也主要居住在四川省平武、松潘、九寨沟县和甘肃省汶县这一带,平武最为集中。从王朗自然保护区,沿涪江源头“夺博河”(白马藏语)而下的五十多公里的狭长河谷,白马人依山而寨,集居于此。 白马藏族民歌以其高亢、悠扬的山歌,优美、別致的情歌,简洁明快的劳动歌以及低沉忧伤的叙事性酒歌的独特声韵打动世人,醉人心魄。白马藏族民歌大抵可分为劳动歌曲、抒情歌曲、酒歌、舞蹈歌曲等。抒情歌曲内容较宽泛,既包括平时所唱的爱情歌曲、叙事歌曲、也包括游戏歌、诙谐歌等等。酒歌主要用于酒宴礼仪,包括传统节日和婚丧嫁娶仪式中的酒宴歌曲。舞蹈歌曲则是跳“园园舞”时所唱的歌曲。 白马藏族歌曲,歌词多以六字、八字为主,由一组或几组对称的上下句组成。语言质朴无华“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产劳动息息相关,带有浓郁的乡上色彩和生活气息。 白马藏族民歌有其鲜明而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它的调式音阶。宫调式的民歌中很多使用“四声音阶”(1、3、5、6),和“三声”(即1、3、5)音阶的民歌。这类民歌由于音乐简洁,听上去非常古朴而神秘,给人印象一分深刻。另外在羽调式(即“6”调式)的民歌中,一般上半句结束在下属音“2”而不是属音“3”上。在羽调式的结束处多带有一个带装饰性的“后缀”,收束在属音(“3”)上,给人以开放式结构的感觉。二是,歌曲旋律进行中多使用变音,如羽调式民歌中升“do’’(#])、升“sio’’(#5),在宫调式民歌中除常使用升“sio’’(#5)外,还常使用降“mi"(b3)这些半音的大量使用,形成了旋律中增五度和减四度的进行和小二度的经过音,这种旋律有时给人以离调和转调的印象,并且具有鲜明的色彩性,给人以神秘的感觉。三是它的装饰音和波音的运用。装饰音多用于强拍的单音上,波音除用于强拍单音外还常用于延长音,装饰音和波音,多为小二度(半音),而波音又分上波音和下波音。这类装饰音和波音的演唱一般人难于掌握,因为它并非标准的小二度,有的比小二度还小,有的比小二度大,但当地人确能自如演唱且韵味十足。 白马藏族民歌大多为对应式的上下句单乐段结构。节奏一般较自由、缓慢。上句和下句在长度上除少数歌曲是对称的外,大多不是对称均衡的长度,有的上句稍长于下句,有的下句稍长于上句。还有一部分民歌出现交替拍子的节奏,比如2/4拍子中夹有3/4拍子,甚至4/4、3/4、2/4拍子在一支歌曲中同时交替使用。较为有规律的是在一些酒歌中在上句的结尾处和下句的结尾处出现3/4拍子,其它都是2/4拍子,这种交替拍子在我国大多数民歌中较为少见。“园园舞”和部分劳动歌曲是规整节奏,其它多为自由节奏。叙事性的酒歌带有古老的原始风情,声调悠长压抑,旋律多下降趋势,最后结束在一个带下滑音低长音上。这可能与该民族苦难的历史有关。 尽管“白马藏族民歌”以其特有的声韵独领风骚,然而当下的境况令人堪忧。能较完整地演唱原始民歌的人越来越少,且渐渐老去,白马藏族民歌面临“失传”的危机。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论相声演员的自我修养
- 下一篇:透视时代变迁中的相声嬗变 传统相声复兴了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