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民风民俗 > 民间娱乐 > 其它曲艺 >

谈相声艺术的表现形式

相声这个艺术形式是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它的内容富有现实性:敢哭,敢笑,敢讽刺,敢表示分明的爱憎。可是,也就因为这个原因,它的表现形式必须与内容协调,才能取得更好的演出效果以感染观众。这里,说明了它在说唱艺术里是有特殊性的。我在这里不揣冒昧地根据自己在学习里的一些经验和初步分析作品的一些体会来谈谈相声艺术的表现形式。我不敢说它能够对于写相声的同志和相声演员同志们有多大的帮助,我只想这么起个头儿,引起大家的兴趣,共同为提高相声艺术的质量做些工作,让它更好地为人民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一、单活 
    单活是相声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一般又叫做“单口”、“单春”、“单笑话”。这个名称是和“对口”和“群活”表演形式相对的,它是由一个相声演员单独对观众说的一段笑话。
    从份量上看,单活这种形式长短不一致。有的笑话能连着说几天。有的笑话,说一段只要二、三十分钟,一天能说许多小段。因此,又有“大笑话”和“小笑话”的分别。
    “大笑话”是由许多段“小笑话”组织成的,有点儿像章回体裁。这种形式的内容很多是取材于历史传说(特别是清代的),有的取材于民间流传的长篇故事。例如《江南围》、《张双喜》、《吴三汉抗粮》、《马寿》等等。“大笑话”在民国以后,由于同诸般杂技合作演出,说的人逐渐少啦。“小笑话”可是活跃得很,现在所谓“单活”,都是指的“小笑话”。
    “小笑话”演出灵活,反映生活比较及时,因而“小笑话”在选材方面非常广泛,如当时的(满清及民国)官僚政客、风俗习惯、制度法令等,对当时人民生活直接有影响而又不合理的现象,都有现实的反映、尖锐的讽刺。
    “单活”的形式有以下三个特点:    
    这种形式主要是由相声演员用叙述的方法把一段故事说给观众.表演“单活”的相声演员可以叫做叙述人。
    第一、叙述人的客观态度:由于叙述人把他所熟悉的事物,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说给观众听,这就决定了叙述人在叙述故事过程中以采取客观的态度为主。因而“单活”只要求叙述人把故事具体、生动地讲出来,叙述人的性格不直接影响所叙述的事物本身。这样,叙述人完全可以以第三者的身分在剧情以外自由地把故事全部过程叙述出来。例如《巧说媒》里的一段:
    最能说的人得说媒婆儿,那真是把死汉子说翻了身。只要你有钱,她有利可图,她什么事都给说得了,有这么两家儿,一个是姑娘要找主儿,一个是小伙子说媳妇儿。双方都有残疾,可都不要有残疾的,接着媒婆儿施展本领,把这两家的当事人都欺骗了。最后使这两个都有残疾的人结成了亲事。
    这段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媒婆儿,其次是受骗的两家当事人。另外还有一个人物,虽然和叙述的故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是没人注意,这个人物就是那个叙述人,叙述人在叙述故事的过程里不是装扮演员的角色,但有时候表示出来一定的同情和憎恨。    
    第二、叙述人在叙述里的两重性。叙述人为了把他所熟悉的故事按照当时发生的具体形态表达出来,有时也进入剧情里去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可是他又不完全受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束缚,他可以进出剧情之外作客观的叙述,例如:
    有这么一件事:一个急脾气的,一个蔫性儿。俩人都着长袍儿。冬天儿,有一回在炭火盆儿旁边烤火。这蔫性儿的说:“人家都说呀,咱们俩是冰火不同炉,说我呀蔫性儿,说你呀急脾气,错来!我这个人哪深谋远虑,遇见事儿不起急!”急脾气一听,就烦啦!“搁我不行,有什么就说什么!”赌气一扭脸儿,唉!衣裳襟儿就掉在火盆里啦。“嘿,现在某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什么事情?”“想告诉你,又怕你起急。”“说吧,我不急!”“你这皮袄要照这么烧哇,可就坏啦!”“啊?你看!你这个人怎么回事儿呢?” “你看急啦不是!”那还不急。
    从这个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相声演员根据剧中人的面貌先表演了“急脾气”,接着又表演“蔫性儿”。但是,“急脾气一听,就烦啦!”“赌气一扭脸儿。唉,衣裳襟儿就掉在火盆里啦!”这些叙述,演员又退出所扮演的角色之外,进行客观的叙述。所以这是近乎摸拟性质的表演。
    第三、叙述人对所叙述的事物的主观评价。因为叙述人叙述的目的是为了把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缺陷揭示出来,所以在叙述过程裹,演员对故事常常直接加以评价。一般相声演员管这叫“自己系‘包袱儿’”和“自己抖‘包袱儿’”。如上面所引的例子:“赌气一扭脸儿,唉,衣裳襟儿就掉在火盆里啦!”这就是逐渐把“包袱儿”系好。又如 “你这皮袄要照这么烧哇,可就坏啦!”这是把“包袱儿”解开。又如:“你看,急啦不是!”这是抖搂“包袱儿”。那还不急!”这句话不是故事中的人物说的,而是叙述人以第三者的口气,直接表示出来的态度。
    从上面的例子里很清楚地看得出来“单活”的三种特征。
    二 对口
    一、一头沉
    “一头沉”是对口相声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由两个演员进行表演。一个演员叫“逗哏”,一个演员叫“捧哏”。由于这两个演员所表演的人物不同,两人所负担的任务就不是平均的。一个是主要的叙述人,一个是辅助叙述的对话者。
    “一头沉”这种形式在表达事物的方法上基本还是采取叙述方式,和“单活”有些类似,但是,又不等于是“单活”。有些人认为“一头沉”是由“逗哏”的轻视“捧哏”的这种看法,是不对的。 
    在“一头沉”里两个演员的对话,主要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逗哏”的是叙述人,把他所看见过的,或是所熟悉的事儿说给另一方(“捧哏”)听。这个叙述人在叙述故事时,也像表演“单活”的演员一样。要具有“第三者的客观态度”和“第一人称的模拟表演”两重特性。所以说:“一头沉”、“逗哏”的表演和表演“单活”的演员是有共同的特点的,不同的只是“单活”是把故事讲说给观众;“一头沉”、“逗哏”角色是把故事或问题说给对话人,因而决定了“捧哏”演员是直接给“逗哏”演员讲述的故事加以评价。
    由于“捧哏”这一演员所担负着辅助叙述的任务,因而在表演的时候,应当掌握三个特点:
    第一、要求“捧哏”角色对叙述人的叙述,采取一种完全支持的态度,同时应该特别注意叙述人所叙述的全部内容,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动作,在不同的关节儿给予不同的反映。
    例如甲给乙解释问题,而实质上就是甲所要叙述的问题。这样的对话,同时给甲在叙述故事时,起到一定的刺激力量。假如甲还没有把问题全部说完,乙就表示完全明白甲所说的内容,这样就迫使甲无法继续叙述下去。所以要求“捧哏”对“逗哏”所叙述的故事,无论他了解与否,都应该用极大的热情使“逗哏”的更有兴趣地叙述下去。如果“捧哏”的演员对所叙述的内容无动于中,只是机械地在一边“搭碴儿”;“唉!”、“是喽!”、“不错!”、“多新鲜哪!”、“不象话!”,这样是会影响到全部表演的效果的。
    第二、要求“捧哏”演员站在先进的立场,对叙述人所叙述的故事加以评论,促使“逗哏”角色更清晰、更有力、更鲜明地把故事内部的细节、特点和矛盾揭示出来。
    (一)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捧哏”角色经常运用下列一些语助词,对叙述人所叙述的故事,表示同情或憎恨的情感。
    1、肯定语气所常用的语助词:“啊!”“啊!”“是。”“是啊。”“是嘛。”“对!”“对啊!”“对啦!”“对喽!”“唉!”“好!”“好哇!”“嗯!”“哦!”“噢!”“实在!”“不错!”“当然啦!”“那可说呢!”
    2、否定语气所常用的语助词:“啊?”“啊”!“哎?”“哟?”“嗯?”“咦?”“不!”“哼!”“怎么?”“干嘛? ”
    “多会见?”“多会儿呀?”,“哪儿呀?”“哪跟哪儿呀?”,“象话吗?”,“起哄啊?”,“捣乱哪?”,“等答儿!”,“摆下!”,“没有!”“没听说过!”,“不是!”,“新鲜!”“多新鲜哪?”“这可新鲜!”,“这是怎么说的!”“这是怎么回事儿?”。
    (二)“捧哏”角色对比较严重的问题,经常用下列一些语助词,表示比较强烈的情绪:
    哎!喂!嘿!荷!豁!嗐!哎呀!哎哟!
    (三) “捧哏”演员经常采取下列几种方法使叙述人的叙述更加鲜明有力。
    1、“蹬”。“捧哏”演员在叙述过程里经常使用“象话吗?”、“多新鲜哪?”、“没听说过!”一类否定的语助词,有意地给“逗哏”角色揭底(事物的缺陷),使“逗哏”所叙述的故事,非常明显地暴露给观众。“蹬”基本是“捧哏”演员对叙述人所叙述的故事采取一种怀疑或否认的态度。
    2、“说”。“捧哏”演员在叙述人叙述的过程里经常点头,咋嘴儿,美滋滋地用赞美的词儿如“好!”、“不错!”、“带劲儿!”使所叙述的故事内容更具有鲜明的色彩。“说”,基本是“捧哏”对叙述人所叙述的故事,采取一种鼓动的态度。
    3、“卖”。“捧哏”演员在叙述人叙述过程里经常使用“好!”、“对!”、“是呀!”一类肯定的词儿表示同意或夸奖,因而辅助叙述人把故事的特点说得更明确。“卖”基本是“捧哏”演员对叙述的故事采取一种满意或肯定的态度。
    4、“踹”。“捧哏”演员在叙述人叙述过程里经常使用动作或“别说啦”、“这不象话!”、“满都出格儿啦!”一类否定语气的词儿和短语阻拦或打击叙述人的叙述,因而促使“逗哏”角色进一步揭示出事物的内部缺陷。“踹”基本是“捧哏”角色对叙述人所叙述的事物采取一种打击或毁灭性质的态庭。
    上面所解释的四种基本方法,在运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是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的。比如“捧哏”的根据“逗哏”所叙述的故事,先“唉,是嘛!”“带劲儿”等话“说”到一定程度,然后突然转脸一“踹”,“这不象话!”这样更具有表达能力。例如说明“买猴儿”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
    乙  等等儿,千货公司买猴儿可干什么用啊?
    甲  是啊……猴儿,有用!猴能看家。
    乙  唉,对啦!千货公司这么大的企业,那部分不得用个猴儿哇……没听说过!那么大公司用猴儿看家。
    上例“唉,对啦!千货公司这么大的企业,那部分不得用个猴儿哇……”这一段话,就是“捧哏”的故意给“逗哏”的“说”。等到把这件事情强调到一定程度,突然“捧哏”的转脸一“踹”:“没听说过!那么大公司用猴儿看家。”又完全否定。这样可使买猴儿这件非常不合理的事情,更加鲜明地被揭露出来。
    第三、要求“捧哏”演员积极辅助叙述人叙述:经常听过“搭桥”或“递肩膀儿”的方式给叙述人制造较方便的条件,让他顺利地把故事内容的特征给显示出来。例如:
    甲  我知道它不敢撞我,仗着我腰腿儿灵活,垫步撑腰,蹭!
    乙  过去啦?
    甲  趴下啦!    
    从这个例子,可见“捧哏”的根据“逗哏”的已经铺好的条件,加以强调。“过去啦?”,“逗哏”的借这个台阶儿。“趴下啦。”立刻跳到一个截然相反的境地,藉以把这件事情的特征显示出来。当然“捧哏”演员所制造的条件公须合情合理。
    从上面所谈到的,“一头沉”的表演形式也是以第三者叙述的方式来表达,故事内容的。因此,在表达的方式上和“单活”基本上是相同的。所以有一部分“单活”如《江南围》、《天王庙》、《朱夫子》、《吃元宵》等,逐渐演变为“一头沉”的形式。我感觉这是相声表演形式的一种演进。另外。因为“一头沉”和“子母哏”这两种形式的表达方式根本不同。因而“一头沉”这种形式不可能过渡到“子母哏”表演形式中去的。同时,仅以“捧哏”的话多话少为根据,而把“一头沉”某些活划归为“子母哏”的形式也是不正确的。例如,“夜行记”、“一贯道”等等。 
    二 子母哏
    “子母哏”是对口相声的一种表演形式,由两个相声演员进行表演:一个演员叫做“逗哏”,另一个叫做“捧哏”。在表演过程中,由于两个人所担任的任务相同,因而在语言的运用上要很紧凑,有点儿像“拉链儿”和“子母哏”似地互相交错在一起。咱们在习惯上把这种形式叫做“子母哏”。它有以下的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子母哏”是用一种争辩性质的方法来表达故事的。所谓争辩,意味着两个演员彼此对一件事物的观点不同、态度分歧,而且他们不同的思想、个性和个别的一些特征,都会影响故事的发展和变化。这两个演员都是以第一人称做为剧中人出现的,和“单活”、“一头沉”等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完全不同。例如:
    甲:天上飞的您都能学什么?
    乙:那要跟您背名那可多拉。这么说吧!只要飞得起来的我就能学他叫唤。
    甲:噢,你能学吗?
    乙:这话不算吹!
    甲:好,我说几样天上飞的你学不了!
    乙:这可没用!
    甲:“沙燕儿”怎么叫唤?
    乙:哦…………
    甲:“黑锅底”怎么叫唤?
    乙:啊,“龙井鱼”怎么叫唤?
    甲:“屁帘儿”?
    乙:骚垫子也不叫唤。我们说的是活动,能飞得起来的我就能学他叫唤!
    甲:噢,活的飞得起来的你就能学他叫?
    乙:唉。
    甲:蝴蝶儿怎么叫唤?
    乙:蝴……
    从上面所引的一段对话里,咱们看得很清楚,它不是叙述什么故事,是两个人物由于对一件事物的看法不同互相展开争辩。甲、乙(即“逗哏”和“捧哏”)不是做为叙述人或辅助叙述的人,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同时在剧中出现。
    从上面所引的一段对话里也可以看得出来,在集种程度上和戏剧的语言很相似,都是用第一人称来表达事物。但是相声艺术以第一人称表达事物是在叙述方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着相声艺术固有表演形式的严格约束。所以“子母哏”表演形式只能利用互相争辩来说明人物的不同思想性格,不能完全像戏剧那样运用演员的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二、“子母哏”这种形式也包含一部分叙述的成分。例如《老老年》、《拉洋片》是“子母哏”,可是并不从一开始就展开争辩,是从闲聊天中暴露一些“问题”,再逐渐发生争辩(这仅是“子母哏”争辩的一种形式,当然一开始就互相争辩的段子还是很多的。)“老老年”的“逗哏”为了说明自已熟知老老年间的掌故,说了很多不现实的、怪诞的就事;但是“逗哏”叙述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叙述的本身,而是进一步刻画人物的精神面貌,使“捧哏”演员逐步对“逗哏”的演员发生怀疑,以至双方产生争辩。
    第三、由于“子母哏”和“单活”、“一头沉”这些形式不同,因此演员在表演上,也存在着很多差别。
    1、“单活”或“一头沉”用叙述方式表达事物,虽然是由叙述人“说出来的”,这些事物早已经为叙述人所熟悉,所以演员可以灵活地进入剧情和退出演员剧情作客观的叙述。“子母哏”这种形式恰恰相反,尽管在争辩过程里有许多滑稽可笑的事情,演员(即剧中人物)自己可是不知不觉。因为演员已经进入他所扮演的角色的境界中去了。再如,《老老年》这个段子的“逗哏”和“捧哏”为了“老老年间猪吃不吃豆腐”这一问题的互相争辩,“逗哏”的话里漏洞百出,这显然是被“捧哏”的演员挤出来的。
    2、“单活”或“一头沉”是客观的叙述,因而在抖落“包袱儿”的时候,自然会采取一种一不同的语调,例如用轻松,严肃、俏皮、厌恶等口吻来表示叙述人对这一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子母哏”的“包袱儿”是由于两个不同的人物性格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因此,在表演过程中,被揭示出来的一些庸俗、愚蠢、自作聪明、自相矛盾等滑稽可笑的故事情节,剧中人是不自觉的(因为在日常生活里,人们不会特别拿自己的缺陷使别人发笑),所以表演“子母哏”的相声演员抖落“包袱儿”要特别注意轻松自然。观众发笑是在情理之中的,并不是演员在表演时有什么值得发笑之处。因此,在叙述中,演员就不能故意停顿等观众发笑,或特别用夸张的表演去促使观众发笑,尤其重要的是在表演中得到一个好的效果时,演员千万不要抓住一点就不再松手,翻来覆去地卖弄,这样准会让观众讨厌。
    上面的一些例子都说明了“子母哏”和“一头沉”的不同特点。可是它们也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例如 这两种形式都是采取对括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用比较轻松的喜剧风格来进行表演,演员同是在“场面桌”的后面表演,(“逗哏”的站在右边儿,“捧哏”的站在左边儿(所以这两种形式的滇员在表演时活动的范围是比较小的。由于这两种形式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所以在创作和表演的时候,作家和观众往往不好理会“一头沉”和“子母哏”是两种表演形式。
    三  贯活
    “贯活”又叫“贯口”。是对口相声的另一种表演形式,也是由一个“逗哏”的和一个“捧哏”的演员进行表演的。由于”逗哏”演员在表演过程裹经常对“捧哏”演员一口气地、连续地叙述许多事物,所以一般习惯把这种形式叫做“贯活”。“贯口”的“贯”字儿是具有一种连续叙述和一气贯通的意思。因此,一口气儿连续的、篇幅较长的叙述是这种形式的特点。
    从表达事物的方式上来看,“贯活”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以叙述的方式连续叙述许多事情,一种是以第一人称连续叙述了许多事物的过程。
    1、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来表达事物的“贯活”形式,主要是在叙述一段故事过程之中,又连续叙述了许多别的事物,这些事物是用来说明或丰富原来的故事情节的,或者说明这些一细节与原来的故事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此如《保镖》这个段子是以聊天的方式叙述一段故事。“逗哏”演员为了炫耀自已的技能,旁征博引,连续地叙述兵器的种类、拳术的家数以及故事的某些细节、特点。如:
    甲:我们哥俩换好了衣服,带好了兵刃,到了会友镳店。往里一通禀,从里边儿忽啦出来好几十位,我一看,荷!都是水旱两路的英雄:高的高,矮的矮,胖的胖,瘦的瘦,黑的黑,白的白,丑的丑,俊的俊,黑的黑似铁,白的白似雪,黄的黄似叶。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雁翅膀排开,当中有一位老英雄,看年纪有八十多岁,发似三冬雪,鬓赛九秋霜,二眸子烁烁放光,见我们哥俩抱腕当胸,说:“岂敢,岂敢!咱家来的鲁莽,田大人你也恕个罪吧!”
    乙:黄金台呀?
    从这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一连贯叙述下去才合适,才恰当。如果“捧哏”在当中插话,不但不会使这段叙述更加生动,反而会把叙述人的情绪打断,结果是弄巧成拙,影响效果。
    这种性质的“贯活”,因为表达事物的方式基本上和“一头沉”相同,所以它也具有“一头沉”形式的特点。
    2、以第一人称来表达事物的“贯活”形式,在叙述中两个人物相互争辩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物旁征引,叙述了许多别的故事,主要是使这个剧中人物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性质的“贯活”,基本上和“子母哏”相同,所以在表演上也具有“子母哏”的特点。   
    “贯活”除了以上所说的一些基本特点以外,在说到“趟子”的时候,必须注意,不能说得太快,以免影响观众的心理紧张,或者是印象模糊。另外说的时候不能像背书似的,要有一定的强调,也不能像评书口儿,四六句子上韵。更不能像京戏、评戏的腔调。除了在个别的段子里,使人物更为突出,表演时在语调上有一变化以外,一般应根据剧中的情绪,像日常说话一样地叙述出来。
    三  群活
    一、讽刺剧的形式
    “群活”这种表演形式是“子母哏”的进一步演进。因为是由多数相声演员集体表演的,所以一般叫“群活”。这种形式,最少的由三个演员进行表演,多到无限制,当然也不能弄个二十人。“群活”的三个演员中,一个叫“逗哏”,一个叫“捧哏”,一个叫“腻缝”。这一二个角色以“逗哏”的为中心人物,“捧哏”和“腻缝”是辅助“逗哏”来进行表演的。
    这种形式的表现方式不但与“子母哏”相同,而且还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戏剧动作。它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民间说唱艺术的表演方式,而且可以用讽刺剧的方式来表现。虽然“群活”这种表现形式具有讽刺剧的特点,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了许多说唱艺术里的叙述的特色。这类段子在目前不多见,没有被一般人重视,但我们相信它将会不断的提高和发展起来。
    二  酒令的形式
    “酒令”也是“群活”里的一种,在表现方式上和“单活”、“对口”各种形式以及“群活”的讽刺剧形式都不同。“酒令”本来是民间伎艺里的一种语言游戏。它的恃点是以起令、随令的方式,从语言上找一些趣味。主要由三个演员进行表演(或多数演员),一个叫“捧哏”,另外两个人叫“逗哏”,“捧哏”的是起令人,“逗哏”的是随令人。自从相声艺术搬到舞台演出以后,这种形式还没有什么发展和改进。除了在北京、天津一带在广场上表演外,一般很少在剧场里表演。
    我在这里所谈的表现形式是很不深入的,只可以说是一般常识的介绍。可是,我相信在群众进一步重视相声艺术以后,相声的表现形式一定也会有进一步的发展,突破现有的形式,产生出来更多、更好、更符合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容的形式。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