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探寻蔡邕读书台,亡命南国山水之路十二年(2)


    
    绍兴县,2003年重修的柯亭。传说,公元180年左右的一个深秋,蔡中郎取这座汉代驿亭的东第十六根椽竹做了一根竹笛。2012年10月25日,重修的柯亭,乾隆的诗碑在亭子的走廊里,只是,柯亭已“无处问中郎”。
    “就像明星分一、二线一样,他在我们这只算二线人物”
    2012年10月23日,我们从长沙过江西,夜宿诸暨,第二天至绍兴县。
    1800多年前的蔡邕,从吴地至零陵,恐不会走这条路。在南方仍是茫茫山林,整个江西省所在的豫章郡才“四十万户”的时代,长江水道可能是当时最便捷的选择。《中国历史地理》记述:秦汉时代,南方的东西交通,多由长江水道。
    号称东方威尼斯的绍兴,多水、多桥、多香樟。绍兴县驻地柯桥镇,2000年绍兴市、县分离,当地人称呼绍兴县仍按习惯中的“柯桥”名之。这里的一切都因“柯”字为名,柯山之下有柯水,水上有柯桥、柯亭。2003年,绍兴县把柯亭建成了现在这个有水榭、石桥、竹林的1万平米的小公园。
    公元180年左右的一个深秋,蔡中郎避难会稽,一路南下来到这个并不起眼的汉代驿亭。中郎该是累了,在亭中歇脚,一阵风吹来,使得亭椽咝咝作响,发出悦耳的声音。仔细一看,是亭东第十六根椽竹被风吹出了乐声。嘉庆《山阴县志》载,他“知有奇音”,于是截取椽竹一段,制得竹笛一根,抵舌轻吹间,声色清亮。
    这是一个小巧的江南园林,翠竹环绕,前临浙东运河(由浙江宁波至萧山的古运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重建的柯亭是两层、黑瓦的木构建筑,廊柱已变成黑色,漆也脱落。柯亭对面是“中国轻纺城”,柯桥的汽车站也叫轻纺城汽车站,这里以轻纺为名。
    看门的园林局工人来自绍兴乡下,自称“只读了三年级,连字也不认识几个”。他们平均几个月就调换一次,并不知道自己看守着谁。
    在公园晨练的江英,原在柯桥中学读书,现已退休。“之前,这里就是柯桥中学,除了几棵树是老的,其余都是新建的。”
    公园里的竹子也是新栽的,是为了映衬柯亭笛的传说,但谁也说不清楚是否为当年的竹子品种。那笛子已永远消失。
    绍兴县园林局。蔚伟林局长拿明星作比,“就像明星分一、二线一样,蔡邕在我们这也只算是二线人物。绍兴市有鲁迅,有周恩来,还有秋瑾。”“秋瑾,还是半个湖南人。”
    蔡邕读书台所在山包被人承包、养鹿,旁边开农庄,名字就叫“读书台”
    无论是永州,还是绍兴,可能都只是蔡邕亡命生涯中的浪迹之地,是否定居,千年后无人能说。溧阳,是唯一“能说”的他的居住地。
    它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苏浙皖三省交界。
    1800多年前,溧阳西南,观山脚下蒹葭苍苍的黄山湖,秀山丽水之间,蔡邕带着全家找到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地方。
    黄山湖中有一小岛,山脚下的村子,临水傍湖,鸡犬桑麻,亦耕亦渔。山麓前是一条曲溪,溪通湖水,泛舟即达咫尺小岛。蔡邕在岛上筑台读书,抚琴习字,世称“读书台”。
    2012年10月26日,我们出溧阳市区,沿329省道南行。观山迎面秀立,左侧平畴田野里,一座孤峰遗世独耸,这就是蔡邕读书台。
    黄山湖在光绪年间尚碧波万顷,后来湖面缩小,随着大溪水库的修建,古湖早变成了良田。
    关于“蔡邕读书台”最早的史料,是宋朝景定年的《建康志》:“蔡邕读书台,在溧阳县太虚观东北”,到清代时,已是“牧童歌上读书台”(清宋璜诗),已无建筑。
    南宋陆游曾有诗:“满村听说蔡中郎。”我们到这里时,村主任一听说是“找一些历史的”,也知道是读书台。这“满村听说”一直延续着。
    读书台所在的山包已于2008年被一个叫彭学锋的村民承包。他在山上养十来只鹿,割鹿茸,旁边开农庄。农庄就叫“读书台”,繁体汉字。
    我们找到彭学锋,但此时却是鹿的发情期,不能上山,“鹿随时会出来撞人”。他摊开手臂的伤痕给我们看,“不仅是生人,我给他们喂食都是隔着铁丝网扔过去”。他的生意很忙,甚至不愿意带我们到山包上看一看,我们自己走到了读书台下。
    为防止鹿跑掉,山包周围被彭用铁丝网围住。因为有文物部门的告诫,这里是文物点,山体不能再被破坏,植被也不能毁坏,他就在上面养鹿。
    这里属于天目湖景区,只是待开发,所谓的湖,其实是两个水库。读书台所在的山包,在大坝下面,水库灌溉着下面的农田。站在坝上,看到山间盆地中的读书台,很是突兀,可以想象它当年湖中小岛的景观。
    溧阳市史志办,一袁姓科长表示“对此不是很清楚,资料也很少”,主要是“读书台在溧阳不是很有名气”。2001年,由溧阳文化局主编的《溧阳文物》中,甚至压根没有提到读书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