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科技 > 天文地理 >

朝圣莫高窟(1)


    
    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天黄昏,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云游至敦煌这个地方,在浩茫无际的沙漠中,他蓦地抬头,看到对面的山顶金光灿灿,好像有千万个大佛熠熠显现。他认定这是一块灵岩宝地,随即就在山峦间开凿了第一个石窟。此后,无数的后来人循着他的足印前仆后继,竟建造起了莫高窟这享誉世界的千古艺术奇观。
    虽然仰慕已久,但若不是亲眼所见,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这面前的莫高窟会如此奇绝瑰丽,震撼心灵。规模浩大的石窟建筑群、色彩依然的巨幅壁画、千姿百态的彩塑佛像,无不显示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折射着世界佛教艺术与中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夺目光辉。
    我是怀着朝圣的心情慕名而去的。当火车抵达敦煌车站已凌晨四点,而从火车站到敦煌市却还有120余公里的行程。中巴车载着昏睡的游人,在漆黑的夜幕中驶向茫茫的戈壁滩。虽是初秋季节,河西走廊的塞外天气已颇有寒意。我蜷缩在车厢里,耳畔万籁俱寂,只有这部汽车缓慢前行的沙沙声。不知不觉天色渐亮,眼前闪过一排排挺拔的白杨林,一片片结桃绽裂的棉花田。随着村落人烟的稠密,这梦中的艺术圣殿终于透过晨曦露出了神奇的面容。
    开凿在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莫高窟,历经十几个朝代持续营造,曾有上千余个洞窟(保存到现在的有492个)绵延数里,数不清的彩色壁画和雕塑美仑美奂,形成了跨越时空代代延续的艺术宝库。其间,多少工匠、画师、僧人、佛教信徒为了心中的信仰,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开山凿洞绘画塑像,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甚至为此耗费了终生。他们是虔诚的朝圣者,更是人类历史和文化艺术的创造者。
    迎着旷野萧瑟的秋风,仰望这镶嵌于山麓间的土黄色的石窟群,我的思绪随风飘逝,眼前仿佛闪现着先人们矢志追求,默默开凿的苍凉身影。
    沿着狭长的栈道,走进一个个洞窟,昏黄微弱的地灯难掩文化瑰宝的光芒。莫高窟石窟艺术的显著特点是建筑、壁画与雕塑和谐精美的统一。按照历史朝代的不同,洞室的建筑形式有禅房式、塔庙式、中心塔柱式、复斗式等,较大的竟有上百平方米。洞窟的迎面供奉着彩塑的释迦牟尼、三世佛等各种佛像,或立或卧或坐仪态万方。鸣沙山为砾石层山体不宜雕琢,工匠们就用木料扎骨架,然后用草泥包裹胶泥塑形,再精雕细刻上色描绘,3000余座彩塑佛像堪称智慧与艺术的结晶。石窟窟顶的藻井上,遍绘着莲花、石榴、忍冬等吉祥物的图形及云纹、龙凤纹、几何纹等装饰性图案,均工笔细绘,结构规整。洞窟的墙壁则为画师们提供了大展绘画才艺的创作舞台。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