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入门概说 >

兵学之《吴子兵法》


    卫国人吴起是春秋战国之交赫赫有名的军事家。年轻的时候他曾拜在孔子弟子曾参的门下学习。他是个比较要强且心硬的人,离家求学的时候,他用刀刻臂发誓,不做到卿相就不回家。后来母亲死讯传来,他果然不回家,曾参因此把他赶走了。(曾参是孔门弟子中最讲孝道的。相传《孝经》就是孔子答曾参内容之记载。)吴起只好另投他人,改学兵法,并因此而小有名气。后来齐国来攻打鲁国,鲁国想任命他为将,但他妻子是齐国人,这让鲁国国君对他的忠诚度不够放心,于是吴起作了个惊世骇俗的决定,他把妻子杀掉,以表明自己的决心。鲁国命他为将,终于打败了齐国。但最终又被他人谗言诋毁,在鲁国实在生存不下去了,便到了魏国。
    魏文侯觉得吴起是个人才,于是就任命吴起为将攻打秦国,连下五城,于是又命他为西河太守,以防扼秦、韩。文侯死后,武侯上台,后来丞相公叔很怕吴起夺他的位子,就用计陷害吴起,最终导致文侯怀疑他心地不纯。吴起害怕得罪就离开了魏国去了楚国。
    在去楚国之前,楚悼王就很欣赏吴起。吴起一到楚国即被任命为相。吴起深感楚悼王知遇之恩,决定帮助楚悼王改革以强国强兵。在他的领导下楚国终于南平百越,北并陈、蔡,西伐强秦,使韩、魏、赵十分忌惮。但改革也同时触犯了楚国旧贵族的利益,楚悼王一死,他们便作乱攻杀吴起,吴起无处可去只好趴在楚悼王的尸体旁。追兵就在悼王的尸体旁射杀了吴起。当然也有不少箭射到了悼王的尸体,这是大不敬之举,太子即位后就把所要参与射杀吴起者统统杀死,夷灭宗族的竟达七十多家。可见当时反对吴起的人有多少,和悼王对吴起的信任程度。吴起的命运是让人同情的,但史家却认为这是他刻暴少恩所致,实所必然也。性格决定命运,夫复何言!虽然如此,却难免悲怆之怀!
    吴起一生战功赫赫,他在魏国二十六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钧解就是平局的意思,吴起未曾吃过败仗。与显赫的战功相比,他的兵法只有五千多字,似乎过于简略了。
    《吴子兵法》共分为六篇,多为与魏武侯的对话和吴起本人的语录。《图国第一》主要论述治国治军、亲民用贤等国家大计。其中“战胜易,守胜难”的思想与《孙子兵法》中“兵贵胜,不贵久”一脉相承。《料敌第二》讲判断敌情。《治兵第三》讲进军、作战、训练、指挥等事情。《论将第四》显然是论述将领之素质。他觉得“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书分之一尓”,因而提出良将需得文武兼备才好,要懂“理、备、果、戒、约”五慎;要知“气”、“地”、“事”、“力”四机。《应变第五》则是言战场之各种变化及应变原则。《励士第六》则是论赏罚,他比较认同用“赏”的办法来激励将士,他说:“严明之事,臣不能悉,虽然,非所恃也。夫发号布令而人乐闻,兴师动众而人乐战,交兵接刃而人乐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显然是觉得“严刑明罚”有些被动。这一点在《孙膑兵法》中也有相同的看法。其《威王问》中记载田忌问:“赏罚者,兵之急者邪?”孙膑回答说:“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可见兵家所见大略相同也,也许这正是实战中经验所得。史书所载,他特能士卒同甘共苦,为受伤的士兵吮吸溃浓的伤口,以至士兵父子都愿为之卖命。(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李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