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立德之本在修身 诚心敬意自无憾


    文/赵大山
    君子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
    
    立德、立功、立言,是为三不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记载,鲁国的叔孙豹出使晋国,与晋国的范宣子就何为“死而不朽”展开讨论。
    范宣子不无得意的说,他的祖先自虞、夏、商、周以来就世代为贵族,家世显赫,香火不绝,这就是“不朽”。
    叔孙豹不以为然,他认为这只能叫世禄,而非“不朽”。真正的不朽乃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
    “三不朽”体现的是君子性格。君子不能满足于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对平民百姓亦负有不可推卸之责任。这种责任,孔子以一个字来表达,就是仁。
    
    君子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仁”,就是在上位的君子有责任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培育敦厚、纯朴的社会风气,使人人安居乐业,和睦幸福。
    立德,就是有高尚的道德,可以教化一方;立功,就是做出有利于国家和民众的业绩;立言,就是有真知灼见,笔之文章,播于当今,载之史册,扬于后世是也。
    三不朽的核心是德。孔子说君子有“仁、智、勇”三达德,“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无惧。”
    为何“仁者不忧”?仁者爱人。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彼此尊敬和爱护,又有何可忧?
    
    仁者爱人,所以不忧(资料图 图源网络)
    爱人出于真诚之心。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返身而诚,乐莫大焉。”能够真诚的待人处事,面对万物不贪婪,不占有,与人能和谐和谐,用物知俭,又有何可忧?
    为何“智者不惑”?孟子说,智,就是知道仁义是人生的根本,而事亲、从兄是仁义的开始。
    再以事亲、从兄的心存养扩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近则事父兄,远则达于四海的百姓。存此仁心,就是智慧,当然不会受到欲望的迷惑。
    何谓勇者无惧?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君子胸怀坦荡,内藏正气与道义,即使一人独对千军万马,有何惧哉?
    
    君子胸怀坦荡,有何惧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子立德,有三戒。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少年时好斗,壮年时好色,老年时吝奢。君子修身,必以此为戒。
    持戒须守礼。孔子并非禁欲主义者,以礼而色,以礼而斗,以礼取利而已。
    三立之中,立德有如树干,立功有如花果,立言就如种子。树干粗壮,自然花果繁茂,良种孕育。
    立言就是文化的创立与传承。有了良好的文化的熏陶,才有温柔敦厚之美,才能培养出一代一代有德有才的人物。
    
    杰出人物的培养需要优秀的环境(资料图 图源网络)
    立德之本在修身。修身有如树根,根愈扎得深,树干越粗壮。这个根,就是诚。《中庸》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据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半人能够做到三不朽。孔子、王阳明各算一个,曾国藩算半个。这样的高标准我辈怕是没什么机会了。
    但没什么关系,我们敬仰古人,不是追求他的名,不是羡慕他的位,而是学习他的为人,他的操守,并以此自励。
    立不了大功,但做事努力,遵章守纪、履职尽责是每个人做得到的;立不了大言,说话诚恳,不说假话,不骗人,不忽悠是每个人做得到的;立不了大德,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尊老爱幼、做事诚信是每个人做得到的。
    
    每个人尽力向善,也是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孔子并不求什么虚名,只是一生心存仁心,恪守礼义,本分做人,凭良心做事而已。
    当我们重温古人“三不朽”的嘉言,千万不要被“不朽”吓倒,而是要理解“不朽”背后的意义。依据自己的条件,以真诚的心,努力去做自己责任范围内的事,人生就了无遗憾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