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生活如何能不丧?这里送你一招


    文/清江
    “丧文化”似乎已经弥漫于众多青年群体之中。不想学习,不想上班,只想混吃等死。大家以此自嘲,却又无力摆脱这种困境。
    
    “丧”的人每天懒洋洋,提不起精神,什么都不想做(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生活没有目的,没有意义。巨大的虚空感笼罩着自身,得过且过。也许有时会觉得,人怎么可以这么丧呢?但是一想到没有人来拯救自己,还是算了,继续丧吧。
    我们是否就真的无能为力,只能虚度光阴呢?其实不然。明代大儒刘宗周的一席话,应该可以给我们一些警醒与启示:“小人只是无忌惮,便结果一生。至《大学》止言‘闲居为不善’耳,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是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处,便是万恶渊薮,正是小人无忌惮处,可畏哉!”
    正是因为我们的精神散漫了,无处安放,才导致了生活的无目的。是继续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言不及义的小人,还是奋起以有为于当世,流金石之功,垂万世之名,全在此关头分辨。无所忌惮,任意而动,缺少主心骨,终究站不起来。
    明儒吕坤就曾深刻而沉痛地指出“懒散”二字给人造成的恶劣影响:“懒散二字,立身之贼也。千德万业,日怠废而无成;千罪万恶,日横恣而无制。皆此二字为之。”
    
    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懒散的人,也可以选择做一个奋发有为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懒散是为人处世的最大敌人。精神一旦懒散下来,生活颓废,欲望横行,便无可挽回。“丧文化”中普遍存在的无力感与此密切相关,皆因精神不振之缘故。
    欲提振精神,消除“丧文化”之空虚与无力,儒家提倡之“敬”字或能有效。所谓敬,指的是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
    看上去似令人生畏,其实不然。心中主敬不是让我们块然独坐,耳不闻,目不见,全不应事。而是收敛身心,使精神聚敛,整齐纯一,不至于涣散无归,这便是敬。
    《礼记》说:“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端庄恭敬,所以道德日益显著;如果耽于安乐,放肆无检,就会日益苟且偷安。
    常人之情,才放肆则日就旷荡,才检束则日就规矩,故而《论语》说:“修己以敬。”程明道说:“一敬可以胜百邪。”
    
    耽于安乐,就会渐渐只想缩在现有的范围内,没有冲劲(资料图 图源网络)
    懈怠之心一生,便是自暴自弃。《论语》说:“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至夷狄,不可弃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缺少这一份敬意。
    做到“敬”字,就会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敢轻掷时光,消极等待,不会在无聊中消耗生命,而所谓的“丧”,也就烟消云散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