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每周诗语丨蛙鸣之趣:君听月明人静夜 肯饶天籁与松风


    文/姚海涛
    暑假来临,我卸下一身的疲惫,从城里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不想与一场大雨不期而遇,听着窗外雨潺潺,看着玻璃窗上肆意流淌的雨水,心头涌起从来没有过的轻松感觉。
    
    一场不期而遇的大雨,倒是让人产生轻松之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感觉像是回到了童年时代。那时天天无忧无虑,一到雨季,这种轻松惬意的日子经常有。而在今日,却成为奢侈的享受了。
    雨后初晴,走到村外的池塘边,看到几只青蛙蹲坐在碧绿的莲叶上,鼓着两只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后腿支撑着整个身躯,时刻观察着周围的风吹草动。它们或辗转腾挪于莲叶间,或潜跃嬉戏于水中,或引吭高歌。
    我想这湾池塘里的青蛙是快乐的,因为这场大雨。他们多了一个歌唱的舞台,多了一片游乐场,并且有了传承后代的绝佳契机。
    蛙是两栖类动物,栖息于水边,以昆虫为食,是消灭害虫的小能手。其种类繁多,颜色各异,约有130种。蛙类大致有两类,一是青蛙,一是蟾蜍,外表略有差异。
    “蛙声经雨壮。”雨后蛙鸣是一道不可缺少的季节性风景。正如赵师秀《约客》中所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蛙鸣,是一道不可错过的风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蛙瞪大双眼,鼓动着腮帮子,发出了“呱咕——呱咕”的和声。从一声蛙叫到两只蛙的情歌对唱,再到几只蛙的小型合唱,最后演变成了池塘里的群唱。
    蛙声叫的时间持久,往往是“薄暮蛙声连晓闹”。在静谧的荷塘月色里,只要你用心倾听,以“清心听鸣蛙”,定会听出蛙声之美。
    这美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动,让人心底涌动着幽静的快乐。可惜的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很少有耳福听到蛙鸣了,也因此少了很多蛙趣。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蛙声之所以很美,因为“蛙声作管弦”的乐音之妙,也因为“蛙声十里出山泉”的情景交融,更因为“黄昏烟雨乱蛙声”能激发文人的诗兴,可能还因为蛙鸣自带霸气模式。
    
    月夜寂寂,静听蛙鸣(资料图 图源网络)
    浙江民间流传着明代文渊阁大学士、首辅张璁小时候做过的一首《咏蛙》诗:“独蹲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吾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以虎形写蛙,将蛙的霸气写得生动传神。原来是它一开口,召唤了夏日鸣虫的集体吟唱!
    蛙鸣盛大往往预示着丰收的年景。因为捉虫能手多了,害虫自然少了。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有“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作者听到蛙声从薄暮傍晚响到拂晓,心里很高兴,因为今年收成定会大好。辛弃疾《西江月》中也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句子。
    蛙在中国文化中还是多子的象征,蛙也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可能因为蛙与“娃”谐音的缘故,也许是因为蛙一次产卵很多,又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难怪莫言要以《蛙》作为他那篇反映农村生育史的小说题目呢。此外,蛙还是一味中药。其味甘、性凉,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资料图 图源网络)
    雨后蛙鸣意趣多,希望您有机会也可以一饱耳福,体会自然之乐。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