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与“情”和“礼”的关系问题/刘丰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5:11:20 中国儒学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真情与“情”和“礼”的关系问题 刘丰 【编者按】作者简介:刘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此文载于黄玉顺主编《“情感儒学”研究——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全国学术研讨会实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庆祝蒙先生八十寿辰学术研讨会。真心祝愿蒙先生生日快乐,健康长寿! 我最早知道蒙先生这个名字,还是我在上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我在西北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具体负责指导我学习的刘老师,是和蒙先生在甘肃一起上中学的同班同学,所以,我很早就从刘老师那里知道了蒙先生的一些事迹,以及他的学问。在学习期间,当学到宋明理学的时候,刘老师就让我去读蒙先生的那两部书——《理学的演变》和《理学范畴系统》。这是我们当时上硕士研究生时学习宋明理学的两部重要的参考书。当时我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认真读了。《理学的演变》是理学发展的历史,是理学整体脉络的叙述,而《理学范畴系统》则是从哲学的角度对理学的诸多范畴进行的进一步深入梳理。现在想来,当时作为一个硕士研究生,对蒙先生的这两部大作很难说究竟理解了多少,但是当时我确实是认真地去学习,认真地去阅读,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还重点参考了《理学范畴系统》。我觉得我从蒙先生的书中收获的还是很多的。 2002年,也是机缘巧合,我从南开大学来到中国社科院哲学所做博士后研究,当时是蒙先生接纳了我,我才有机会进入哲学所。因为我在博士期间和博士后期间主要侧重于儒家的《礼记》、《周礼》与儒家礼学思想的研究,所以在和蒙先生的交往和交流过程当中,主要也是向蒙先生请教一些关于中国哲学史、儒学和传统文化的一些宏观的、方法论方面的问题,在具体的哲学问题和理学方面探讨得不是很深入。现在想来也是有一些遗憾的。 除此之外,我感受更多的是蒙先生真情的流露,蒙先生是一位充满了真情实感的学者。蒙先生主要研究的是理学,但在蒙先生身上丝毫没有刻板的气息,没有“道学气”。我去过蒙先生家里好几次,每次讨论完学习的情况之后,因为我是陕西人,蒙先生就和我讲秦腔,每次都是非常天真地把他收藏的磁带、CD拿出来让我听,每听一段之后还给我讲解,然后还问我、考我,陕西的这个演员你知道不、那个演员唱的你听过没有、西安的“易俗社”你去过没有,等等。我的回答一定让蒙先生很失望,但是下次去了,蒙先生还是照例再演示一次。从我与蒙先生的交往过程当中,我切身感受到蒙先生不仅在学理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阐发和弘扬,而且在情感上对传统文化有发自内心的呵护之情,是传统文化的护法者。蒙先生是一位真情流露的学者,今天下午有的学者也讲到了,蒙先生是性情中人,他从情感上对传统文化充满了依恋。 就我个人的研究来说,这些年我主要是侧重儒家礼学思想方面的研究。在过去的研究当中,也许是受“礼教吃人”这种思想范式的影响,更多的侧重于礼的规范性、强制性的一面;就礼与情的关系来说,也着重礼对人情的规范、制约甚至压抑的方面,而把情更多地看作附属性的、处于被支配地位的这么一个角色。但是,随着阅读、思考的深入,我也逐渐地在想,可能过去这样的理解还是有所偏颇的,并不能全面把握儒家的礼学思想以及儒学。儒家虽然讲“发乎情而止乎礼”,但从哲学方面来看,从先秦至宋明,儒家对情都有很多非常精辟深入的看法。比如《礼记》中的《乐记》,比如出土的《郭店楚简·性自命出》当中讲的“礼作于情”,以及宋明理学中对情的进一步的深入分析,都值得从情和礼的关系角度做进一步的研究。而且我想,通过深入的研究之后,也必然会使我们对过去的一些看法有所改变。情与礼的关系应该是非常丰富而多面向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又重新来阅读蒙先生关于情感与理性的思考、关于情感哲学的一些论述,我觉得对我来说是非常有启发的,我可以在蒙先生的思想的指引之下继续拓宽我的研究思路。蒙先生认为情感是儒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我觉得这确实是抓住了儒家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面,同时也是未来儒学可以进一步生长的一面,因此,蒙先生的这些论述对我个人的研究也是非常有启发的,可以促进我进一步的思考。我真心地希望将来能再次受教于蒙先生,希望他能够给我进一步的指导。 最后,我还想代表我们研究室再说几句。蒙先生是我们研究室的老主任、老领导。他在我们室工作这么多年,为我们室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术氛围,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学术传统。这是我们需要珍视的,也是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加以继承的。近几年来,我们研究室主要是以年轻的学者为主,我们还是继承了蒙先生开创的传统,宋明理学的研究依然是我们研究室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我们研究室现在也有几位青年学者从事理学研究。我想,我们大家一定会同心协力,能够继续在蒙先生为我们研究室开创的这个光荣的悠久的传统之下,把我们研究室、把我们中国哲学学科做得更好,不辜负蒙先生对研究室的期望。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原载于《“情感儒学”研究——蒙培元先生八十寿辰全国学术研讨会实录》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年6月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情本体的人生观、道德观、宗教观/张再林
- 下一篇:重建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张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