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中庸处世:富贵难常保,安贫以乐道


    文/刘瑞
    禅宗极为推崇的便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人生境界。这一句出自北宋蔡襄的一首诗《十三日吉祥院探花》:“花未全开月未圆,寻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无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怜。”
    
    将开未开的莲花,更是惹人怜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诗中的吉祥院应该是一座寺庙,这一天蔡襄在这里领悟到了:花若全开,很快就开始凋谢了;月全圆,就开始残缺了……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
    人生正是如此,到达巅峰之后,接着就是走下坡路了。花未全开,观赏的人仍有期待和憧憬。荣华富贵的命运,常人想要;物极必反的哲理,智者都懂,荀子曾以此来劝诫弟子们。
    秦朝丞相李斯位极人臣,又是皇亲国戚,荣华富贵,享乐不尽。有一次,官居郡守的长子李由回家休假,李斯为之设宴,前来捧场的百官盛况空前。如此赏心乐事,李斯却从中窥见盛极必衰的征兆。
    他当众感叹道:“我曾听恩师荀卿讲过‘物禁大盛’的道理。我原本只是一介平民,皇帝不嫌我愚钝,将我提拔到眼下无人能及的高位,可谓富贵到了极点。但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我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李斯能够讲出这番话,还算明智。荀子所说“物禁大盛”的意思是:任何事物都必须留有回旋余地,切忌过于旺盛,过于圆满。但富贵好比“罂粟花”,让人欲罢不能,不得善果。
    
    知道物极必反,却不知悔改的李斯(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述而》记载了一堂谈论富贵的课“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不缓不急地对学生说:“吃着糙米饭,喝着清水,枕着弯曲的胳膊入睡,其中也自有快乐。倘若去做不合道义的事换取荣华富贵,那样的富贵对于我来说,跟天上的浮云没有区别。”
    孔子提倡安贫乐道的生活,鄙视不符合道义的富贵。
    虽然李斯对物极必反、月盈则亏的道理了然于心,但他迷恋权势威望、荣华富贵,早把恩师荀子的教诲和孔子对“不义富贵”的鄙视,抛之脑后。秦始皇死后,李斯与赵高合谋,助胡亥取得皇位,做尽坏事,最后兔死狗烹,落得个腰斩的下场。
    智者身处荣华富贵之乡,但时时不敢忘记责任,但能够在权位巅峰时刻抽身而退,方才是真正的智者。晚清重臣曾国藩封侯拜相之后,他对荣华富贵始终有清醒的认识。曾国藩处于权力巅峰时,主动裁撤湘军;五十五岁时辞掉爵位,远离权利的中心。
    
    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写过《曾国藩家书》(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荣华富贵变成了他沉重的精神包袱,既担心自己久居富贵之乡,忘却耕读之本,又担心子孙养成懒惰习气,不思进取。
    曾国藩极爱读《易经》,《易经》中讲到的人生智慧是:天地万物、阴阳的变化是常态,任何一种状态都不可能长久地保持,而凡事发展到了极点,就会往反方向去发展。在《曾国藩家书》中他写到人生最好的状态便是“花未全开月未圆”。
    《菜根谭》中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
    富贵怕见花开,原因何在?此花比昙花更娇,比罂粟花更媚,比曼陀罗花更毒,往往结不出善果。富贵到极致,伴随的多半是骄奢淫逸,招致的多半是祸患灾殃。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便是忌讳太圆满,月满则亏、物极必反,圆满和极致并不是一种吉祥的境界,一半的状态就刚刚好了。
    
    昙花一现,并且只在晚上盛开(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代李密庵把一半提升为一种人生哲学:“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悠闲,半里乾坤宽展。”
    他也认为花未全开境界最好:“酒饮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一半也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士半民姻眷。”这是处世的态度和生活的艺术,人生不可太低谷,但也不可太圆满,一半刚刚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