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每周诗语丨苏轼:一个情真意切的好丈夫


    文/杜炎玉
    悼亡诗是古诗的一种重要题材。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资料图 图源网络)
    悼亡诗最早可追溯至《诗经·邶风·绿衣》,但其真正定型,功在西晋潘安。
    作为史上作诗最多的“诗人”,乾隆当然也不会错过悼亡诗。据统计,乾隆一生留下诗稿四万余首——这可是一个天文数字。要知道,收录唐朝三百余年、二千二百余人诗作的《全唐诗》也才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乾隆十三年,孝贤纯皇后富察氏随君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亲自服缟治丧,更于长春宫、景山观德殿、静安庄等停棺之地作诗悼念,凭寄相思。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帏。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
    回思想对坐,忍泪惜娇儿。愁喜惟予共,寒暄无刻忘。
    与那些“御制”相比,这些悼亡诗可谓是“良心之作”,有血有肉,有灵有情,读之令人感同身受。
    在量上,乾隆这个冠军拿得实在是毫无悬念,但在质上,要想看到他的名次恐怕还得带上望远镜。
    
    署名乾隆的很多诗,有可能是臣子代笔(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只有安仁能作诔
    既论悼亡诗,必言潘安仁。潘安是这一题材的鼻祖级人物,爱妻杨容姬亡后,他连作《悼亡诗》三首,“悼亡诗”之名及其专悼亡妻之意,即由此发端。
    第一首尤其著名:“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尔雅·释地》载:“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相传,鲽只有一目,两条一起方能游;鹣只有一翅,两只一起才能飞。因此,两者常用来比喻伉俪情深。而“一朝只”“中路析”,则反其道而行之,将诗人丧偶的孤独与凄凉刻画得淋漓尽致。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评论说:“安仁情深之子,每一涉笔,淋漓倾注,宛转侧折,旁写曲诉。”少了保留收敛,多了曲折蜿蜒,潘安的悼亡诗犹如一泓流向远方的清水,在几个转弯处揪着读诗者的心。
    由来才命相磨折
    别人家的悼亡诗用“首”来算,而元稹的,则用“组”。名门闺秀韦丛下嫁无名小子元稹,这应该就是爱情了吧;而七年六孩,更能见其恩爱之深。只可惜红颜薄命,韦丛二十七岁便香消玉殒。
    五首《离思》、三首《谴悲怀》、八首《六年春遣怀》无不蕴含着元稹沉重的哀痛和刻骨的思念。《离思》其四中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最是一唱三叹,余音不绝。
    
    见过了巫山的云雨,其他地方的山水风景便不足为道了(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相比之下,《离思》长于奇幻绮丽,《遣悲怀》胜在情深动人。尤其是第三首:“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即使合葬也无法倾诉深情,来生缘分更是虚幻无望。余生只愿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来报答你平生没能舒展的双眉。
    清人蘅塘退士评论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勿以浅近忽之。”平淡而山高水深,夫妻二人相濡以沫的恩爱岁月就这样流淌于字里行间。这是最平淡的爱情,这是最动人的誓言。
    诗情合荐东坡老
    同为二十七岁去世的还有苏轼的结发之妻王弗。
    治平二年(1065年),陪伴苏轼度过最好年华的妻子王弗病逝;次年,他与弟弟苏辙护送两具灵柩乘舟还乡——另一具是于当年过世的父亲苏洵。
    十年后,苏轼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出任知州,留下两首流传千古的《江城子》,一是“密州出猎”,一是“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那一夜,苏轼做了个梦:“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王弗还是旧时的模样,一丝一发,一举一动无比真切;而作者,心中本有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泪落千行。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他是个情真意切的好丈夫。苏轼一生有两妻一妾。其中,我认为最让苏轼难忘的是与初任妻子王弗的‘生死情’。”苏轼另外一妻一妾皆是王姓,也许,这也是他对王弗的一种纪念吧!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如果生死轮回之说是真的,我想,悼亡诗应该就是生者与死者的“奈何桥”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