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乡愁:游子悲故乡 月最圆时思最浓


    文/赵大山
    故乡,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牵挂;乡愁,是中国人心中最柔软的情绪;而一轮明月,承载了多少思乡的惆怅。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诗仙李白半夜醒来,月光如水,洒落床前,愁上心头,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圣杜甫大清早赶路,见一轮明月挂在西天,想起了因战火纷飞,好久不曾通音讯的兄弟不知流落何方,满心满眼都是泪,曰:“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人人热爱家乡,人人思念家乡,家乡有父老、兄弟和妻儿;有村落、篱笆和犬吠,有小桥、流水和大樟树……
    乡愁,是对家的思念,是对亲友的思念。
    但宦海沉浮,漂泊天涯;或商旅奔波,四海为家;或家国理想,壮志天涯,又有几日,能于家乡的篱笆前,小院里,流水旁,小菜几碟,月饼几个,浊酒一杯,与父老、兄弟、妻儿共赏明月?
    尤其是中秋佳节,明月最圆之时,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份惆怅,又向何人说?
    苏轼、苏辙兄弟七年没在一起相聚,苏轼赴徐州任知州,苏辙也外放做官,兄弟俩同赴徐州。中秋节时,兄弟二人泛舟赏月,但中秋过后,苏辙就要动身去别处上任了。兄弟临别,苏辙怏怏的说:“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又到了分别时,唯见江心秋月白(资料图 图源网络)
    范成大更惨,宦海漂泊十余年在外,不由感叹:“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这份浓浓的乡愁,也只好让明月捎去思念了。白居易在贬谪之处,也是孤单寂寞,数不尽的思乡之情,“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见天上一轮明月,却漂泊异乡,游子的情绪,怎一个惆怅了得,怎一个思念了得。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能把满腔的愁绪,与月诉说。
    辛弃疾云:“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苏轼云:“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王建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能回家团圆,只能回味,以慰相思。辛弃疾南渡归宋,念念不忘恢复中原,但情势不随人,壮志难酬,回忆当年金戈铁马,又是中秋,几多泪痕,“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如果能有机会回乡,与家人共渡良宵,那是怎样的一种雀跃心情。杜甫蜀中避乱,思念家乡,云:“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南宋诗人刘过与友人聚会,但行色匆匆,因为就要回乡过中秋,与家人团聚,“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即使与家人、朋友共渡良宵,短暂的欢乐之后,离愁又上心头。刘禹锡云:“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苏轼与苏辙兄弟俩在徐州短暂的相聚,想到之后更久的别离,苏辙云:“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明月才不管这分离情别绪,只顾自个儿向西而去。
    苏轼也赋诗一首,其中一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今夜怎么这么短暂,明年的今日,又在哪里看月亮呢?
    唉,真个是离也愁,聚也愁,这个乡愁,何时是个头?不妨把心量放宽一些。张九龄有诗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不管身在何方,天上那轮明月,我们此时共赏,你看到了月亮,就知道了我的思念;我看到了月亮,你就宛在我身边。
    苏轼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愿天下人的有情人爱恋永远,哪怕是千里万里,只要有一轮明月,就可以彼此感受对方的相思与爱。
    
    有家的地方,就有爱和温暖(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代的徐有贞说:“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中秋的月亮多么皎洁明亮,它过去的阴晴圆缺何必去计较;我们渡过了风风雨雨,在中秋的时候,终于能够团圆。家和万事兴,有爱就久远。天上的月亮有圆缺,心中的月亮从不缺,久长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