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花中君子:秋菊有佳色 远我遗世情


    文/姚海涛
    菊花源于中国,据古籍记载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已有栽培菊花的记录了。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早在《礼记·月令篇》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菊花颜色有多种,但黄色无疑是它的代表色。
    菊花属意秋天。它不似春花般姹紫嫣红,只以一身淡雅朴素的装束,闲庭信步般迎着冷风走来;它也不似夏花般五彩缤纷,仅以一种傲然独立的姿态,泰然自若地接受季节的洗礼。
    于飒飒西风之中盛开,这是菊花。此时百花已凋,蕊寒香冷蝶难来。它不与春花争奇妍,不与夏花竞绚烂,只愿在清澈高远的爽朗天气里,绽放自身的静美。甚至到了初冬时节,菊花虽已残,但犹有傲霜之枝挺立依然,立身高节。
    菊花属意君子。梅、兰、竹、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
    菊花代表了君子隐逸、无争的品性。周茂叔《爱莲说》中提到“菊,花之隐逸者也”。晋陶渊明独爱菊花,留下了大量关于菊花的名句。
    
    陶渊明以后,菊花成为隐逸的象征,得到了后人的认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与见山、一俯一仰之间所营造出了超脱世俗的境界,直面自然的惬意与悠闲,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在秋菊所烘托出来的静美氛围里,靖节先生对菊自酌,所酌之物仍是菊花酒,将赏菊与饮酒结合起来,使诗歌蒙上了一层远离世俗的特别色彩与风韵。
    正是因为菊花多开于偏僻之所、幽静之处,天生一副无争的傲骨。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自有道家风骨,难怪受到陶渊明的钟爱呢?
    不仅出世隐者钟爱菊花,入世之人也钟情于它。如果说,隐者爱它,多与其隐逸、无争的个性有关,而入世者爱它,则主要因为它的倔强与风骨。
    元稹爱菊花,他写道“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不像春花般娇嫩,它不惧寒潮,凌风霜而不凋,在秋日里挺立着盎然生机,如此倔强的花朵怎能让人不爱呢?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特别欣赏菊花,写过《题菊花》《咏菊》。其中《咏菊》写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尽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他笔下的菊花就像本人的性格一样,呈现出了不拒寒冷、不畏强权、奔放豪迈的样貌。
    女诗人朱淑真有《黄花》一首,写道“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由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女诗人之所以欣赏菊花,因为它以其独有的方式,倔强地坚守着节操与理想,透露出一股不屈的精神。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大观园里起了菊花诗社,题写十二首菊花诗,将花与人物性格命运结合在一处,呈现了一道含蕴丰富的菊花盛宴。
    菊花除了诗词中的意象之外,还是生活中的佳品。中国人有重阳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同时,它也是一味中药,可作代茶饮,味甘苦,性微寒,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菊花清热解毒,有明目的功效,为人所喜(资料图 图源网络)
    菊花生于秋天,有隐逸、无争的君子品性,得到广大诗人君子的钟爱,名列四大君子花,真乃实至名归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