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重阳节: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文/止水
    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每逢此节,人们常结伴出游,登高、赏菊、饮酒,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独有的风俗文化。本文通过古人对数字九的推崇,重阳节饮菊酒的风俗以及道教的孝道观念等方面来看重阳节对国人精神生活的影响。
    阳数之极
    
    红山玉龙(资料图)
    
    这一说法,在释物的《埤雅》中得以展开:“龙,八十一鳞,具九九之数,九,阳也。”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有“中华第一龙”美誉的红山文化玉龙的形状就与甲骨文的九极为相似。
    
    天人合一(资料图)
    九除了上述造字意义之外,还内涵“天人合一”的思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天地之至数,始于九焉。一者天,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九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九为九藏。”“九”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充满神秘性。
    而九与阳相对应,出于《易经》:九为阳爻、六位阴爻。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也提及重阳的来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所谓九为阳,九月九为双阳,即重阳。
    菊花与养生
    关于重阳节的民俗,《西京杂记》中记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其中,赏菊、饮菊花酒成一时风尚。魏晋时期,菊花成为文人寄情山水之物。李峤《饯骆四二首》之二:“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茱萸(资料图)
    道教之中,驱邪的植物通常有桃树、柳树、艾、葫芦、茱萸等。九月九这一天,常佩茱萸以驱邪。而菊花更有延寿养生的功效,与重阳节尊老、敬老的风俗意义相对应。《神农本草经》将菊花列为百草上品,有“久服,利血轻身、耐老延年”之效。陶弘景谓菊花“主治腰痛去来陶陶,除胸中烦热,安肠胃,利五脉,调四肢。”
    
    菊花仙药(资料图)
    道教经典中,更将菊花列为“仙药”。葛洪在《抱朴子·仙药》中有:“仙方所谓日精、更生、周盈皆一菊,而根、茎、花、实异名,其说甚美。而近来服之者略无效,正由不得真菊也。”菊花所酿制的酒,同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陶渊明《九日闲居》:“酒能祛百病,菊解制颓龄。”
    敬老尊老
    
    白云观二十四孝石刻(资料图)
    1989年起,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以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的风气。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教十分重视孝道。《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诀曰:第一先须持戒,清净忍辱,慈悲十善,断除十恶,行方便,救度一切众生,忠君王,孝敬父母师资,此是修行之法。”孝敬父母,成为了修行之法。除此之外,王重阳心中“天仙”的要求首先是“孝养师长父母”。而全真道在传教过程中也提倡信众读《孝经》,《全真教祖碑》称:“先人劝人诵《道德清静经》、《般若心经》及《孝经》。”
    
    武当山紫霄宫父母殿(资料图)
    真武大帝的信仰体系中,孝道也尤为重要。民间称真武大帝为“报恩祖师”。报恩是指报父母恩。笔者在《仙经万卷,不及行孝为仙》中也曾指出:“《玄天上帝说报父母恩重经》一篇,其内容融三教思想于道教的理论,也论证了孝道是道教主张的内修无欲、外行积善之举。”而在道教劝善经典《文昌孝经》中,也分别从育子、体亲、辨孝、守身、教孝、孝感六个章节来讲孝道。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道教崇尚养生、重孝道,尊老爱老。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的责任。正如白居易在《重阳席上赋白菊》中写到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老人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无限欢喜!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