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深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3)

其三,要区分意识形态与泛意识形态。也许正如詹明信所说意识形态是通过一般说明个别的方式去表征世界,也许正像曼海姆所言意识形态是对现实有选择反映后通过建构特定思想体系的方式去维护一种社会存在或掩盖某种社会本质,但应该清楚的是:并非所有具有一般与个别关系、普遍思想与特殊现实关系的理论都属于意识形态。因为,自人类产生后人们就碰到像自然与社会、男人与女人等永久式的关系,要处理这些关系自然就得将两个异质的东西化解为同质的东西,然后再在同质思想指导下处理好它们的关系(除非它们之间不发生任何交互作用,否则就不可能完全保证它们的异质存在),即要用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这样的思维范畴去整合它们之间的关系。而如果像詹明信所说“只要出现一个二项对立式的东西,就出现了意识形态,可以说二项对立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形式”⑧ 的话,那么,人类真的会像阿尔都塞和齐泽克所说将永远无法摆脱意识形态。尽管二项对立元素的处理会出现思想上的偏差,也会带来因一般与个别关系解释模式的不同运用而产生权力关系,但这种权力关系并不是意识形态权力关系模式。意识形态权力关系要处理的是一个特殊的二项对立关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阶级关系。谈到泛意识形态,就不得不提到弗罗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可以说这一理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大发现,因其强调意识的无意识基础因而与马克思提出社会意识的社会存在基础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以不同的方式令人信服地批判了意识的自主性、自明性观点。但问题是弗罗伊德思想是否能成功地嫁接到意识形态研究与分析上。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发展来看,相当多的思想家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弗罗伊德思想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的。笔者认为弗罗伊德思想对意识形态分析的确有所帮助,但过分强调或把它无限度扩大就会导致泛意识形态倾向。由于弗罗伊德强调意识的无意识基础,因而这一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解释并成功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理性承担的意识形态功能,又由于无意识是深藏在意识背后并在人们对其毫无觉察的状态下发挥作用的,因而这一思想还可以从深层次上揭露意识形态的存在方式和作用。但被压抑的深层力量就是意识形态的实质吗?显然不是。意识形态是一种深层压制模式,但并非所有深层压抑模式都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意识形态压抑的深层力量是阶级利益与阶级关系)。根据马克思的思想,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意识形态,但作为对人的行为起制约作用的规则却依然存在,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为所欲为、尽显本能的自由社会。   
    总之,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言,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未能系统总结其意识形态理论,但这一点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一个系统的体系。这些思想零散地存在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不同时期的文本中,只有以科学精神认真总结这些思想,才能形成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一些西方学者包括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基于各自政治目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误读,而且这种误读已在国内渐渐产生影响。这种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实质与适用范围的误读,不仅转移或改变了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当代西方社会正在流行的“意识形态终结论”和“历史终结论”思潮,更不利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作者:杨生平 
    注释:   
    ① [英]约翰·B·汤普森:《意识形态与现代文化》,高铦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②④ [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孔兆政、蒋龙翔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6、121页。   
    ③[美]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陈清侨等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248-249页。   
    ⑤⑥[英]佩里·安德森:《后现代性的起源》,紫辰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5、124页。   
    ⑦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前者是基于对人类历史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确立无产阶级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责任的总体性思想,后者则是对前者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方式方法、理论特征、价值取向等作出科学说明,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意识形态策略的理论。前者是后者建立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理论证明和实践展开。当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还包括对种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特别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上的批判。   
    ⑧ [美]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唐小兵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7页。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