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石榴文化与道教:天中五瑞与道教三尸醉


    文/止水
    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打通东西方贸易和文化的通道。在历史的长河中,东西文化在这里融合并积淀成多彩的文化成果。贸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核心所在,东西方带有地区特色的产品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易,诸如葡萄、石榴等一大批源于西域的水果因此来到中国,并在中国文化中生根发芽。石榴,全名安石榴,是人类引种栽培最早的果树和花木之一。在世界的其他文明中,石榴象征着神圣、富庶、丰收。在中国文化里,尤其是在道教文化以及民俗文化中,也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钟馗簪花(榴花)、石榴与三尸、唐代炼丹石榴罐来看石榴与道教文化。
    榴花驱邪
    
    钟馗(资料图)
    钟馗作为中国文化中“最接地气”的神祇,被人们赋予驱鬼、镇宅之职。自明清开始,人们在端午期间便悬挂钟馗道像。《燕京岁时记》中载:“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绘天师钟馗之像,悬而售之,都中士人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痋恶”;清代《北平风俗类征》则云:“五月初至初五为端阳,午时以朱墨画钟馗像,用鸡血点眼,俗称‘朱砂制’者悬屋中,谓能驱邪”。
    
    清 任颐 钟馗簪花(资料图)
    从吴道子“钟馗样”开始,钟馗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派生了丰富的艺术形象,“钟馗簪花”便是其中一种,所簪的花正是石榴花。每年农历五月,石榴花盛开。民间将其列入“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之一,称其可驱邪。
    
    清 郎世宁 午端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资料图)
    明朝时,端午节又有“女儿节”之称,因为女子们认为石榴花可以辟邪。《帝京景物略》:“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清顾禄记《清嘉录》:“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郎世宁现存的一幅《午端图》里就画有石榴花,说明清代的宫廷以石榴花为驱邪之物。
    综上,钟馗本是驱鬼、镇宅的神祇,艺术创作中配以石榴花,是驱邪之意。
    三尸醉
    
    三尸图(资料图)
    道教称石榴为“三尸醉”。三尸,即上尸、中尸和下尸,皆为人身之阴气,修道须驱三尸除魔障。三尸,人格化后称作“三彭”。李远国教授在《道教信仰中的三尸:惑乱人性造梦寐,庚申修道祈长生》一文中指出:“在道教的信仰中,三尸也就是魂魄,不仅迷惑人性,使人‘造作梦寐’,而且借梦记人罪过,向天帝报告,使人遭殃和减寿。道教传有各种消除三尸法,独具特色,目的都是为了安魂守魄,清静心地。”“三尸立名,是道教思维把想象中的三尸之虫进一步人格化。”
    日烘古锦囊,露邑红玛瑙。
    玉池咽清肥,三彭迹如扫。
    ——《石榴》宋·范成大
    《本草纲目》和《食疗本草》记载:“榴者,天浆也,止泻、化淤、清渴、祛火”。道教用石榴来驱赶三尸。三尸醉,有驱虫、驱邪之效。
    炼丹术
    
    何家店银石榴罐 陕西历史博物馆(资料图)
    石榴的雅名中,还有一个叫作“金罂”。罂,是古代盛水的器皿,小口大肚。在何家店出土的唐代金银器中,有四个形似“石榴”的器皿,经考古专家鉴定,这四个罐子实际上是炼丹用具。
    
    水银蒸馏器(资料图)
    
    何家店银石榴罐细节图(资料图)
    孟晖先生在《石榴罐——唐代的汞合金调制器》一文中曾引袁翰青先生的《从道藏里的几种书看我国的炼丹术》中里关于南宋道家著作《金华冲碧丹经秘旨》里的一款“石榴罐”的介绍,称何家店出土的四件石榴罐与《秘旨》中的石榴罐都是古代炼丹时用的“水银蒸馏器”:“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像圆底烧瓶似的叫‘石榴罐’,下面桶装的器皿叫‘甘埚子’,用这种装置可以‘朱砂取汞’,把朱砂和木炭放在‘石榴瓶’里,口上放小瓦片和一团‘铁线’,再用铁线缚住罐口,然后倒放在‘甘埚子’上,放水埋在土里。加热后,‘石榴罐’所生的水银蒸气在‘甘埚子’冷却成为液体水银。”
    此外,在道教礼仪中,石榴作为水果是不能作为真武大帝的供果的,大家切要注意。《大梵斗仪·忌果诗》里有:“果品诸般枯与鲜,石榴有忌供玄天。李子不宜献太上,黑枣概禁上真前。”同时,石榴在民俗文化中代表多子多福,也常和桃子、鹿出现在福禄寿的艺术形象中。石榴,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中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产物,为多彩的中国文化又添上了浓艳的一笔。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