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慢下来: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


    文/杜炎玉
    还记得木心先生作的那首小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生活的最佳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前的太阳升的慢、落的也慢,车行的慢,马走的慢,邮件送的也慢。与这个越来越快的世界相比,从前的慢节奏,已经成为一种好、一种美、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豪言壮语,如今的人们也全都“照做”了。
    恨不得一分钟之内吃一顿饭,十分钟之内写篇文章,半个小时看完一部电影,一个小时看完一本书,任何的交流都变成了冰冷的你问我答,所有的旅行都变成了恍惚的走马观花……
    当急促和浮躁逐渐成为新的常态,当焦虑和紧张逐渐成为日常节奏,那么人生的好处也就逐渐消解了,消解在弹跳的指缝中,消解在迷离的眼神里。
    《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才是躁的主宰和王国。《大学》里讲:“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不静如何能安?不安如何能思虑?不思虑如何能有所为、有所得?
    忙碌泯灭了活着的意义,机械碾碎了生命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升高,而幸福指数却一直在下降。
    丰子恺先生曾在《山中避雨》中写过他自己的一小段平淡却不平凡的经历:一天,丰先生同友人游山遇雨,友人皆不耐烦地仓皇奔走。
    而丰先生却被“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所吸引了,他“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于是,他就地借了一把胡琴,信手而弹,一时间,仿佛那苦雨荒山都有了暖色。
    
    不同的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不同,标准也不同(资料图 图源网络)
    能在细粒微毫间体会到人生的趣味,才是生活。
    在急促浮躁的氛围中,在焦虑紧张的环境里,就连微不足道的困难、问题也会被放大千倍万倍,让人望而却步,或者另辟蹊径。
    越来越多的人,经不起一点儿的怠慢和挫折,绕不得一点儿的弯路和曲折,时刻都在比赛谁快,谁用时更短,孔子所谓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这里以另一种面貌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犹记千百年前,司马迁用了整整十四年的时间。
    这还不算他收集整理资料掌故的漫长过程,只为写一部《太史公书》(即《史记》),当时的他并不知道这部著作是否能够免于战火、流传后世,更不知道它会成为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开山鼻祖。
    而且,在写作过程中,司马迁还因为李陵事件而被汉武帝处以宫刑。事后,他忍辱含垢,承受着形体和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坚持完成了这部寄托着他毕生梦想的鸿篇巨制。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坚持梦想不易(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这一辈子会有很多十四年,司马迁用十四年写完了《史记》,又有多少人用过十四年、二十八年、四十二年……读完了《史记》呢?没读完的不止少数,没读过的也大有人在。
    也许是因为这个世界过于辽阔,也许是因为这个社会太过喧嚣,但是,我们可以自己选择静下来、慢下来。
    记得韩国电影《熔炉》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任谁听过之后,都会倍感震撼。
    心收静里寻真乐,眼放长空得大观。静下来,才会多一些发现;慢下来,才会多一重体验。
    美味的食物,需要慢慢地品尝,因为我们想得到的不止是果腹,还有感觉;优秀的电影和书籍,需要慢慢地欣赏,因为我们想知道的不止是结果,还有过程。
    
    慢慢走,欣赏美丽,感受生活的美好(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好的人生需要文火慢炖,好的人生需要细水长流,如此,方可保持一颗童心,成就人生之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