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谋道不可有止心 穷理不可无真见


    文/道诚
    《围炉夜话》:“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草和禾苗长得十分相似,需要仔细辨认(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江河学习大海的兼容并蓄最后能到达大海,所以追求真理的人不能够有停止追求的懒惰之心;草长得像禾苗却不是禾苗,所以研究事理本来面目的人不能没有独到的真知灼见。
    从孔子的“士志于道”,到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哥白尼的“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到爱因斯坦的“对真理的追求要比对真理的占有更为可贵”……
    古今中外,都不乏对真理的追求,都不乏为了追求真理而穷尽毕生精力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志士仁人。
    “真、善、美”三者之中,真既是善和美的基础,真又是保证真正的善和美的必要条件。所以说“真”具有无穷的价值和魅力,真理确实值得人们如此地追求。
    
    在人际交往中,“真”性情之人往往会受到大家的喜爱(资料图 图源网络)
    越是错综复杂的局面,越是纷繁多样的观念,越需要真理来进行条分缕析的分析和穿破迷雾的洞察,来指导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来解决人们在不同时代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真”相对的问题,就是“假”。如果说“真、善、美”的前提是真的话,那么“假丑恶”的根本在假。
    对于明显假的东西,人们容易辨别,但是对于与真很像的似真实假的东西,人们就难以辨别了。
    所以需要“穷理”,需要有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需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精神,需要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和高明的见解
    “莠非苗而似苗”。在谷子地里,莠子与谷子的外表是十分相似的,尤其是在小苗的时候,基本一样,没有经验的人很难辨认。所以莠子同谷子一样,领受着农人的浇灌和施肥。
    
    良莠不齐,是指很像谷子的狗尾草,常混在禾苗中(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等长到一定时候,人们就会发现区别,原来莠子只长草籽,不结果实。所以人们对以假充真的莠子是深恶痛绝的,就想尽早地把它去除掉。现在用“良莠不齐”这个成语来形容人或事物,好的和坏的都混杂在一起了。
    陈寅恪先生在《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写到:“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与俗谛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
    读书人读书治学的目的,是要把我们的心智、理想、志气解放出来。从哪里解放出来?从世俗的牢笼和枷锁里边解放出来。
    读书人读书治学的目的,是为了追求真理。怎么追求真理?就是不断地去探求、理解、阐明、表达真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果我们想挣脱思想、精神的牢狱和枷锁,让自己真正得到解放,就让我们此生追求真理的心永不停止,此时研究事物的脑多采纳、多提供一些真知灼见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