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 涵容是处人第一法


    文/清江
    “自家好处掩藏几分,这是涵蓄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自己做出点成绩来了,不必到处宣扬,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你的光辉太耀眼,就容易被别人注意,君子心底无私倒还罢了,小人妒忌心强难免心生不测,风头不要出尽。
    人生之路漫长,适当避开锋芒,一来涵养性情,二来积学储才,做出更大的贡献,提升自身的修养
    老话虽说“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但我们应该少说,特别是少说人。不论隔墙是否有耳,少论人过,总是口中留德的好事。逞一时口舌之快,招后来无妄之灾,得失之间,想必不难判断。
    再者,好言人非,势必议论评判,容易养成一张利嘴,难免有损忠厚之德。盯住他人不好之处,津津乐道,只是看到了别人的过错,而自家的身心修养如何,言行处事如何,却置之不理,放任自由。
    这分明是吃自己家的饭,管别人家的事,最后自己是否有饭吃还不知道。所以,他人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四处宣扬,这也是在培养忠厚之德。
    
    为君者有忠厚之德,方能得民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宁王朱宸濠谋反,被王阳明在短短两周时间之内迅速平定。阳明本来迅速将大败叛军,生擒朱宸濠的消息上奏给了朝廷。
    但是明武宗身边的佞臣许泰、张彬、张忠等人从中阻拦,没有把奏折呈给武宗,反而怂恿武宗御驾亲征。许泰等人决定在鄱阳湖上放走朱宸濠,然后由武宗亲自率军督战,生擒宁王,凯旋回京。
    如果这样做,势必徒生战事,招致天下大乱,所以阳明不愿意交出朱宸濠。
    为此,那些佞臣就造谣说:“王阳明先与宁王交通,曾经派遣门人冀元亨往见宁王,答应借兵三千给他,后来看大事不成,就将宁王擒获以掩盖自己的罪名。”
    
    王阳明不仅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还是一名军事家(资料图 图源网络)
    幸好太监张永深知阳明忠心耿耿,极力为他辩护,带领两千军兵,以调查宁王谋反的情况为名,先来到浙江杭州,等待阳明。
    阳明认为,江西的民众,久遭宁王的荼毒,现在又经过大乱,又有旱灾,还要供给军饷,困苦到一定程度,难以忍受了,一定会逃聚山谷为乱。
    之前帮助宁王还是被迫胁从,如今因贫穷之故,起来造反,那天下就有土崩瓦解的危险了,到那个时候再去兴兵平乱,谈何容易?
    张永也了解情况,但是他还是劝阳明说:“我这次出来,是因为群小在君侧造谣,想要帮你,不是为了夺你的功劳而来。顺着皇上的心意去做,还可以挽回局势,如果逆其意而行,激怒群小,天下也就没救了。”
    阳明于是将朱宸濠交给张永,张永到武宗身边极力称赞阳明的忠心,和他让功避祸的意思,武宗也最终停止了荒唐了亲征。
    
    皇帝御驾亲征可能劳民伤财,甚至动摇国之根本(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这次事件中,阳明如果一意争功,就难脱群小的中伤,适当退步,方能全身而退。“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阳明所为,正合此理。
    因此,韬光养晦很重要,出风头要谨慎,能容人人亦能容我。心放宽,眼光放长远,不争一朝一夕之功,且图千秋万世之业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