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莫哀浮生 无惧漂泊


    文/刘柯
    前两天和一位同学聊天,他说:看到生活在战乱里的人,命说没就没,再看看非洲缺水的国家,一汪浑水都要争抢,回到老家,又那么多一起玩大的小伙伴羡慕我,我觉得我现在的生活已经够幸福了
    
    活在当下,专注于所拥有的,即是幸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可是为什么一到单位坐下就感觉一种漂泊侵入?我的心在这北京城就找不到一份安稳
    是的,像同学这种情况我们不可简单地回他句:“矫情!”地球村、互联网、高铁都打不破家的观念,一如歌中所唱“成长于苍茫茫的异乡,回首依然望见故乡月亮”。
    北漂也好、蜗居也罢,就是有个安稳的工作、一所容身的房子,那心却在漂泊。漂泊,好像是这代年轻人的宿命,而如何在漂泊里,在心里安个家呢?
    感到漂泊的人不要想太多。读书时有位教授说,你们年轻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那份闲心去追求意义,到我们这个年龄就是生活,求个舒心。教授的话是针对学生想得多做得少的回应。
    当然,追求意义没什么错,问题在于要发现年轻人在意义追求上的两个特点,其一是空想居多,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多是虚无缥缈,宛若雾气,一时郁积成雨,那心情自然是不美丽。
    其二是不成逻辑,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哲学家的思维只有哲学家的思绪,思维成碎片化随琐事敏感而发、思绪如藤草蔓延遮住阳光。这种天马行空的思来想去无益于心思的安稳,感到漂泊更不用想太多。
    
    年轻人经历太少,常常对未来感到迷茫(资料图 图源网络)
    感到漂泊的人可以试着做具体的事。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就连心学大佬王阳明也扛不住七天七夜盯着竹子“终日而思”。人思想之产生,如活水自泉眼涌出,需要个水道导出,否则就郁成死湖。
    现代人的思想在海量信息里飘荡,每秒成千上万个念头在飘过,身体却在在办公桌前想着诗和远方,那迷茫困惑自是难免。
    解决迷茫困惑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马上找一件具体的事去做,这具体的事就开出一条水道,带走积压的想法,倘若能在这具体的事里找到小小的成就感,那更是灵心一点、郁结全通。
    一位职场老人曾说:新入职的大学生,尤其是名牌大学的,做事前不要总先想着为什么要这样做,踏踏实实做好交给你的具体任务。这种具体任务大抵算是思想之依附,漂泊之依归。
    感到漂泊的人不要惯着自己的小情绪。乱世出英雄,板荡识诚臣,而今太平,好似水行平地,汪洋而安静,大水之上人心多浮,欲求个深沉深挚反是不容易,那时势逼仄处的壮志雄心却在此时化成各种小情绪。
    
    如今生活风平浪静,虽是安稳,也少了拼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有乱世的英雄,如凌烟阁大臣,有平世的作为,如萧规曹随。我们会看到妈妈跟着孩子上大学寸步不离照顾的新闻,会遇到因被老板批评而辞职回家的同学。
    倘若一味惯着自己的小情绪,那除了一个小窝,处处都是漂泊的天涯了。或许,我们应该多看看《西游记》,那是走出来的辉煌,少看一些《红楼梦》,那是窝出来的寂寥。
    感到漂泊的人可以试着删繁就简。小情绪往往是来自大志向,心理学家说人心里总有种自大的倾向,我们会认为自己可以成就一番伟业,也就此对一些小事不屑一顾、草草应付,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大事的想象中去。
    有漂泊之感的人哪个在心里没存着对伟业宏图的向往?这种向往是无可厚非的,而由此引出的种种复杂需求就有些不妥。
    人民日报近期几次向读者提倡“极简主义生活方式”,这“极简”是种压缩,是种砍削,压掉了膨胀的空气,砍削了喷张的想象,那留下来的坚实自是会少了许多漂泊流离之感。
    
    近年流行“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清空杂念,过简单的生活(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位美术从业者减掉某年某月就会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的想象,减掉大画家就应该如何如何生活的预设,就专注地选笔、调色、画画,把心用进此刻从事的事业里,那漂泊又何从谈起呢?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漂泊,是千年的哀怨,而总有人无惧漂泊
    西行的玄奘,东渡的鉴真,北海牧羊的苏武,荒岛攻关的黄旭华,他们心里都有颗不变质的种子,天地就凝在这种子里。困厄之地弦歌不绝,浮世之中不惧漂泊,愿你我亦如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