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不适合的别强求 不喜欢的别将就


    文/周宏亮
    快到年末了,一年一度的离职高峰期又开始了。前几天有一位做人力资源经理的朋友向我吐槽说,他们公司今年刚招进来的一位新员工,才工作7个月就要辞职了,他还表示以后都不敢招应届生了。
    
    调查显示,95后平均7个月就离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对于年轻人动不动就辞职这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持批评态度,认为现在的“90后”和“95后”们没有以前的人们那样吃苦耐劳了。
    在他们的眼中,年轻人无法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做好一个岗位,被认为是心态浮躁、眼高手低的表现。
    但是也有另外一些人对跳槽辞职这件事表示了认可和支持,他们认为现在社会的机会那么多,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如果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那么及时辞职也不失为一种止损。
    谈到年底辞职潮的这个话题,我就想起了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故事。众所周知,陶渊明在正值盛年的时候曾入朝为官,先后担任过主簿、幕僚、参军和彭泽令等多种职位。
    和后世的王安石、晏殊、纳兰性德等“大官”诗人相比,陶渊明担任的官职阶位不高,只能称得上是芝麻绿豆大的“小官”。可即使是小官,也比大多数的平民百姓要强。
    在等级森严、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封建社会,“官”和“民”之间有着界限分明的区别。做了官,就是享受各种特权的统治阶级。没做官的,就只能沦为被统治阶级。
    
    古代,统治阶级的生活雍容奢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是因为从政这一行业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古代的读书人们才会不惜一切代价地发奋读书,十年寒窗只为一朝中榜,成为吃皇粮的朝廷中人。
    金榜题名,被古人看作人生的四大喜事之首。鲤跃龙门,也成为了无数年轻人的职业目标。
    可是天资聪颖的陶渊明偏偏逆流而行,不顾家人的反对和朋友的劝阻,多次辞官回家,在风景如画的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归隐生活。
    别的人都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体制里钻,他们废寝忘食地读书备考,跋涉千里地去京城参加科举考试,也只为了求得一官半职。
    毕竟当官,就意味着财富、权力、地位以及其他很多隐形的福利。这些东西,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想要,陶渊明却不要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一点也不贪图富贵名利,他宁愿自己的生活过得清贫一点,也不愿意“为五斗米而折腰”。
    他收拾好简朴的行囊,趁着惠风和畅的天气,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田园。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归去来兮”的陶渊明就好像从牢笼里逃出来的小鸟,终于可以自由地飞翔在广阔的天地自然中。没有了朝廷的俸禄,他就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农家生活
    没有了前呼后拥的奴仆侍奉,他就带上自己的子侄,在山泽中感知“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的魅力。
    陶渊明不要那一个让无数人眼红的官场“铁饭碗”,他只要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的辞官并不是因为“铁饭碗”就真的这么差劲,而是自己不适合。
    年轻人的辞职也是一样的道理,也许这个工作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好到让周围的人都心生羡慕。可是工作好不好是一回事,适不适合自己就是另外一回事
    比如说,很多人都说中小学老师这个工作很好,因为每年都有三个月的带薪寒暑假,可是有的人就是不喜欢站在讲台上、每年都上着同样的课。
    再比如说,很多人都说金融类的工作很好,工作体面、薪酬又极其的高,可是有的人就是不喜欢那种到处拉人脉的奔波生活。
    
    每个人有适合自己的工作(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说,年末辞职潮这件事,真的也不都是年轻人的错。面对自己不适合、不喜欢的工作,离开也是一种成熟和理智的选择。找工作就好像谈对象一样:不适合你的,就不要强求。不真心喜欢的,没必要将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