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春节访亲友:带上礼物 更要带上礼节


    文/姚海涛
    春节期间是国人举家团圆、走亲访友的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让我们走进古礼中的相见交往、宴饮之礼,看看其中所蕴含的礼义真精神。礼之于人如同空气不可缺少。
    
    过年的礼物代表着心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先看士相见之礼古代的知识分子之间要相见,必须带着礼物。如果是在冬天就要用“雉”,也就是活的野鸡。估计古人觉得冬天的野鸡颜色鲜艳、肉质肥美吧。
    夏天要用“腒”,也就是风干的野鸡,估计古人觉得夏天风干鸡不容易变质吧。你看,古人多可爱,连相见的礼物都规定好了。
    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中有“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可见,古人重视的是礼物所包含的真情意。古人的礼物轻微,礼节却较繁琐。今天我们可能往往重视的是礼物本身的价值,而不考虑礼节的周到与否。
    士相见之礼简直像极了一幕话剧,主宾二人对话大有讲究,演得有板有眼。去拜见朋友时,客人要用胳膊将野鸡横着抱,将鸡头歪向左边。
    来到门口,就在外面大声说,“我很早就想来见您了,只是没人引荐。现在听某人说,您想见我,我就来了。”
    主人答道,“我不敢如此轻慢,现在就请您回家,我马上去拜见您。”
    客人就在外面继续说,“我可不敢这么放肆,还请您赐见。”
    
    主客问答需要繁琐的礼节(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人在屋里说:“在下一再推辞,也未得到先生的准许。我马上要出去迎见您。可听说您还携带礼物,实在太客气了,冒昧辞谢。”
    客人接着说,“鄙人不带礼物,不敢来拜会您。”
    主人说,“在下不敢当此大礼,冒昧地再次辞谢。”
    客人说,“在下略带薄礼,还请先生笑纳。”
    主人还要说,“在下一再辞谢,但还是得不到您的许可,所以只能悉听尊便。”
    于是,主人迎出来,主客二人此时才能见面。主人要行礼两次,客人回礼两次。主人从东侧门进入屋内,客人从西侧门进入。在接受礼物之时,还要行礼、回礼两次。
    主客二人相谈甚欢,中午要留客人在家吃饭,这就涉及到餐桌礼仪
    
    中国自古就十分讲究用餐礼仪(资料图 图源网络)
    按照《礼记·曲礼》的规定,在分宾主落座之后,如果客人的级别低于主人,在主人请吃饭时,要手拿食物起立致谢。主人要说“别客气”之类的话。
    如果客人陪同长辈赴宴,由于有长辈在场,自己就不需要致谢,而由长辈致谢。
    在正式吃饭前,要掐一点食物象征性的祭一祭饮食之神。这一习俗也被今人继承下来了。如今天在喝酒之前,往往要将酒杯倾侧一下,倒出一点酒祭祀神灵。
    如果长辈举杯还没有饮尽,晚辈切不可先喝,以表达敬重长辈之意
    如果客人中有主人的长辈,主人要亲自上菜,客人要拜谢后再吃。如果主人不亲自上菜,就无须拜谢。在吃饭时,不要只顾自己吃饱,不要揉搓手,不可搓饭团,手中拿起的饭要吃完,不能再放回盛饭的器皿。
    不要专挑自己喜欢的饭菜狼吞虎咽,不要吃饭满嘴带响声,不要抖动手中的热饭,不要啃嚼大骨头,不要当众剔牙。吃过的鱼肉一定要吃完,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饭桌上如果有菜汤,即使觉得不和胃口,也不要自己加佐料调和,不要喝酱汁。如果客人调和菜汤,主人要致歉说自家烹调技艺欠佳。
    
    壁画《野宴图》 唐代(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果客人喝酱汁,主人就要致歉说家境贫寒,招待不周,请多多包涵。
    吃过饭后,客人要主动帮主人撤下酒席,主人要请客人不必操劳。
    你看,其中的多数餐桌礼仪直到今天还在传承呢。这个春节,不要忘记在访亲友时,带上礼物,更要带上礼节。因为,礼多人不怪。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