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大医精诚 以德济世
http://www.newdu.com 2024/12/02 03:12:04 腾讯儒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电视剧《老中医》的热播让很多对中医从不问津的观众开始产生了兴趣,这对中医文化的传承是件好事。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因传统文化的浸润而传承数千年,尤其体现了传统医者学人的价值观和认识论,有着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 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故事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翁泉海这位中医的视角,来看待时代的风云变幻,世态的人情冷暖,命运的跌宕起伏,来传承、发扬和保护中医文化。 主人公作为中医学派的代表人物,原型应该是多位医者的结合体,体现了中华传统医者的诸多优秀品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术永远是不离道的,不懂得道与术的区别,就不可能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正如剧中所说的:“为医不能光盯着病,还要盯着人,良方可以治病,但治不了人,人才是根。”“中医不求医治天下之病,但求无愧天下之心。” 孙思邈所著《大医精诚》号称“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今天我国许多中医院校仍用它作为医学誓言,让每位立志成为一名医生的学生懂得秉承“大医精诚之心”,严格要求自己,全力治病救人。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不仅医病,更是医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孙思邈本人就是该誓言的忠实实践者。他活了141岁,历经南北朝、隋、唐三个朝代,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中华医学事业上,为百姓治病消灾,解除痛苦,并创造了中国医药学史上的24项第一。 “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功夫形迹之心”,这些皆为传统文化所摒弃也。《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孟子·离娄上》:“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先发大慈恻隐之心”,“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这些皆为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周书·李贤列传》:“学不精勤,不如不学。”《孟子》:“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剧中主人公对某些传统医书中的糟粕荒谬之处并不盲目迷信,这是求精;对西医也并不盲目排斥,而是发现其可取之处,融会贯通,不断去研究完善中医,这也是求精。对身处困境的患者能够主动上门看病、减免医药费,这是求诚。对不理解医生的患者、没按要求买药服药的患者能够不怒不恼,耐心开导,这也是求诚。 中医不仅是有行医的要求,更对本身有做人的要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医精诚。“精”、“诚”二字,是医生应该毕生追求的目标,也是作为良医标准的高度概括,即医者一要医术精湛,二要医德高尚。《庄子·渔父》:“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愿中医事业能够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大的光彩,愿社会能够出现更多的精诚大医,妙手仁心,悬壶济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小窗幽记》:不依外物则淡 超越世俗乃定
- 下一篇:别辜负生活 还它一片盎然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