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我们也能做到吗?
http://www.newdu.com 2024/11/07 11:11:35 腾讯儒学 弓难张 参加讨论
文/弓难张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句话出自《孟子·尽心上》,后人更习惯将“兼善”改作“兼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很多士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但世上事从来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正能做好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要挑选的话,诸葛亮和谢安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诸葛亮影视形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经历董卓之乱后的东汉末年,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诸侯为争权夺利而致狼烟四起。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隐居在草庐之中,在《前出师表》里他说自己“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因时机未到,诸葛亮在乡下养精蓄锐、待时而动,此时属于“穷则独善其身”也。 后来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策,诸葛亮正式出山辅佐刘备。特别是刘备于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自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名。”此后的诸葛亮以宰相身份管理蜀地军国事务,权大事多,常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为了蜀国的前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半生身处高位的诸葛亮到了“达则兼济天下”的境界。 东晋名相谢安(资料图 图源网络) 谢安是另一种不同的遭遇。四十岁之前的谢安虽然早早成名,但出于对东晋社会现实和自身家族利益的考虑,他并未出来做官,而是一直隐居东山“独善其身。”一方面教育子侄,一方面和朋友们游山玩水,静观其变。 直到弟弟谢万被罢官,谢氏家族遭遇政治危机,审时度势后谢安决定“出山”,从权臣桓温的司马做起,二十多年间升职到了东晋的宰相。期间为了晋祚的存亡呕心沥血,与权臣桓温斗智斗勇防止其篡权,与前秦苻坚淝水之战以弱胜强等都是谢安的大手笔。四十岁以后的谢安以其智慧胆识做到了“达则兼济天下。” 但像诸葛亮、谢安那样的人才毕竟少之又少,我们一般人又如何才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呢? 穷则独善其身(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认清社会现实,紧跟时代步伐,正确认知自我无疑是大前提。识人难,识己亦难。认清自己需要客观理智以及社会实践的检验,这种能力与一个人的文化程度、财富多寡并无太大关系。 韩愈曾经为泥水匠王承福作《圬者王承福传》。王承福是与韩愈同时期的泥水匠,虽然他不是士人,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很可贵的是王承福能认清社会现实,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力大小。他认为凭自己的能力养不活妻儿老小一大家子,即使勉强娶妻生子可能生活会非常糟糕,所以王承福没有成家,而是一个人过生活。他手拿瓦刀靠着批墙的技艺自食其力,如果有多余钱财他就资助马路旁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达则兼济天下(资料图 图源网络) 韩愈称赞王承福为“贤者”,不单能够“独善其身”,甚至还可以兼济其周围的“天下”,所以尽管王承福社会地位不高,韩愈还是愿意为其作传。 每个人能力有大小,职务有高低,贫富有差异,不可能人人都做政府高官,也不可能人人都是团队领导,只要认清自我做好本职工作,不好高骛远,不妄自菲薄,在家不让父母操心,在单位做好团队事情,位低者向王承福学习,位高者以谢安、诸葛亮为榜样,则人人都可做到另类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