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险中致胜:王阳明三颗“心”成就盖世奇功


    文/林国胜
    历史上能够做到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不多。相对于其他两样,立功一项是比较难以做到的,因为想立功,需要历史赋予条件。明朝一哥王阳明做到了,这主要指的是平息宁王朱宸濠叛乱。
    
    “三不朽”王阳明(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正德十四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起兵十万造反,因为事出突然,当时朝廷上下几乎没什么准备。如果朱宸濠叛军由南昌溯长江直抵南京,并由此顺势北上,那明朝危矣。
    在此紧急情况下,王阳明为何能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内,几乎是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完成平息宁王谋反这一盖世奇功,主要是他有“三颗心”:
    
    王阳明的“三颗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是他的拳拳爱国不惜献身的义心
    当时,王阳明刚完成了南、赣、汀、漳等地剿匪任务,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奉命前往福州处置军人进贵等人的胁众谋叛。
    本来宁王叛乱这事貌似与他无关,而且他自己也有其他的任务。可是他自己说道:“吾今日视义当为,事之成败,身之祸福,不计也。”
    况且,朱宸濠为了谋划叛乱,早早就用金钱和许以富贵等方式多方联络,朝廷上下皆是其耳目,众人多是装聋作哑。而先生却说:“天下尽反,我辈固当如此做。”
    由此我们可深切感受到他的爱国之“义心”。
    
    拳拳爱国不惜献身的义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是他的心系百姓苍生福祉的良心
    为了尽量少让苍生受到战乱之苦,阳明想方设法,阻止叛乱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他说:“但贼兵早越一方,遂破一方民命。虎兕出柙,收之遂难。当今之计,只是迟留宸濠一日不出,则天下实受一日之福。”
    他故为两广机密大牌,上面写着“率领狼达官兵四十八万江西公干”,令亲信沿路飞报,并故张声势,设法让叛军知悉。
    果然,朱宸濠见报疑惧,将继续出兵南京的行动按下未发,这就为王阳明等人赢得了宝贵的应变时间,也让叛乱不出江西省界,少让周边省份千百万百姓苍生受到叛乱影响,功德无量。
    
    心系百姓苍生福祉的良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是他的有备无患胸有成竹的信心
    阳明先生自小熟读兵书,遇到有客人来家里,就要拉着客人拿着豆子等玩排兵布阵的游戏,心里想着有一天也能像汉代马伏波将军、本朝的王越等将军那样,为国立功,保家卫国。果然少时的努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自古建非常之功,必得非常之人。
    宁王朱宸濠处心积虑策划叛乱,“非一日矣,当日所惮,只是在(阳明)先生一人而已”。
    虽然朱宸濠叛乱消息突然,事态紧急,但是在阳明这边,仿佛胸有成竹,胜券在望。他忙而不乱,审时度势。
    在朱宸濠已经攻占南康、九江,并计划继续攻打安庆时,王阳明决定采取攻点打援的战略。
    他力排众议,认为如果现在直接驱兵救援安庆,必使得我军腹背受敌,被叛军两面夹攻,形势于我不利。
    果然,不出阳明的所料,各路平叛官军齐集朱宸濠老巢--南昌城下,待南昌城一破,朱宸濠立即归援,安庆之围遂解;随着叛军的援军失利,南康、九江的叛军也被朱宸濠调回征援,两城也就回到官军手中。
    最后,官军和叛军决战于九江“八字脑”江面上。朱宸濠将兵船连为方阵,并散尽金银财宝激励叛军将士,妄作困兽斗,做最后一搏。
    可这在王阳明等人眼里,只不过是三国时“火烧赤壁”的历史重演。很快大火就烧到朱宸濠的指挥船,只见得随从、嫔妃纷纷跳江逃生。最后,朱宸濠也被生擒。
    
    有备无患胸有成竹的信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之所以叛乱能够如此快速地被平定,是因为阳明先生平时充足的知识储备,以及他自己时刻的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再加上朝廷上比较明智的兵部尚书王琼等人的大力支持,授予他应有的权限,才能临事不乱,力挽狂澜,将叛乱仅局限在江西一省,少让百姓苍生陷入战火,成就了不世奇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