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视阈下的出版学构建(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又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最独特的实践创新,必将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空间。发展和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步骤,是“要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加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建设,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享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化平台”[1]。为此,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与发展被纳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范畴的出版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出版学的构建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社会科学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思想库[2]。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建立和发展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研究中国出版业的实际问题和为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服务的出版学,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出版学是探寻出版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出版活动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出版学的研究工作,就是研究出版活动和出版产业的性质、地位、作用,研究它们与社会发展的有机联系,寻找它们的客观规律。我们既要研究资本主义出版活动的一般规律,也要研究社会主义出版活动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出版活动的一般规律。为此,我们在搜集和整理丰富的出版实践材料的基础上,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开展科学的分析与研究。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出版学,必须在出版学研究领域形成共同探讨、互相争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学术氛围,允许不同意见的出现,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探求人们对出版规律的正确认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总体上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背离和破坏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现象,少数出版物的政治导向不正确,宣扬唯心史观和历史虚无主义,歪曲历史;吹捧和美化民族分裂主义;存在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等不良倾向。江泽民曾经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去指导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的工作,去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3]在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中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的首要环节,是在出版学的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组织和开展出版学的研究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出版工作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二、在出版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上体现中国特色   
    目前,我国出版学的学科层级设置很不科学,学科体系也不太合理。一方面,在出版学专业教育领域影响较大的高校只有十多所,且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有影响力的龙头院校形成了各自的学术理念、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这些高校在学科体系的构建问题上存在明显的理论分歧,不仅未能达成共识,而且各执己见、互不妥协,大大削弱了学科体系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国内出版学的课程体系相当庞杂。据统计,到2015年6月,全国高校出版专业课程达200门以上。这种课程众多、名称繁杂、结构混乱的专业课程设置,缺乏规范性和统一性,不利于学科体系的建构。学科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等院校专业办学的最基本要求[4],因此,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解决出版学的基本范畴、学科属性、研究范围、研究对象、核心课程等根本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出版学界、出版教育界以及出版文化产业界的当务之急[5]。   
    基于对全国出版学专业设置及学科体系建设现状的分析,我们应该建立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出版学分支学科。从这个前提出发,我们可以依据出版活动的形成条件来划分分支学科。一是探究出版学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的分支学科,如出版学概论、出版史学、出版经济学、出版美学、出版文化学等;二是探讨出版活动构成要素的分支学科,如出版信息学、出版资源学、出版企业管理学、图书商品学、读者学等;三是分析出版活动过程的分支学科,如出版策划学、校对学、印刷学、出版发行学、物流组织学等;四是探讨出版活动环境的分支学科,如出版宏观管理学、出版法学、出版社会学等;五是研究出版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技术的分支学科,如出版统计学、出版会计学、现代出版技术学、计算机应用学等。只有尽快建立与中国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出版学分支学科,才能从某一角度、某一层次、某一侧面探究我国出版物商品供需矛盾的变化发展规律,进而形成对中国特色出版学研究对象的整体性认识。   
    为了突显出版学学科体系的中国特色,必须加强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教育。出版学作为一门应用性相当强的学科,产业发展、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必须优势互补、不可分离。出版学的教育单位应该倡导和鼓励教员联系出版业的现实案例开展教学,甚至从编辑出版行业借聘一定数量、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作为专业教师。出版学学术研究要结合我国出版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把握现状并提出对策,为我国出版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出版部门必须严格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在岗的出版从业者应该成为学习型的从业人员,自觉接受系统化的专业性继续教育。出版学的专业教育只有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才能使出版学学科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为了彰显出版学学科体系的中国特色,我们必须加强出版学的教材体系建设。“学科体系同教材体系密不可分。学科体系建设上不去,教材体系就上不去;反过来,教材体系上不去,学科体系就没有后劲。”[1]教材体系建设作为学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出版学的教材体系是在时代需要、教学需要的前提下,在产业发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当前我国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出版学教材体系的建设,使得出版学教材不能真正反映产业发展的要求和学术研究的水平。我国的出版学领域,迫切需要组织科研力量,完善教材体系,使之更加科学严谨,并能够与实践紧密联系,为本专业师生的教与学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6]。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