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作为哲学的自传(2)

“在某种意义上讲,一切哲学都是自传。……每位哲人都只是有意无意地用普遍形式表达自己带有个人气质的世界观,就好比那些易怒者世界的中心就是愤怒一样。……倘若不考虑与爱智活动关系密切的个人活动,就根本无法思索哲学。”作为哲学的自传,它有着它的特征和功能,如“自我认知”、“自我解释”和“自我评价”,其中的生平、叙述方式等等都应当服务于其哲学的目的,它有着诸如道德指引、安慰、辩解、忏悔以及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究等的功能,这正是吸引读者的地方,而自传的意义,其实就是指个体自我背后的人性,突出了其蕴涵的普遍性。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自传文本的形式与自传者宗教哲学思想的结合,他自传的外壳来表达自己的宗教观、世界观,积极进行着哲学思考,如他用自己的自传呈现了“忏悔”、“原罪”、“恩典”等的哲学理念与皈依上帝的人生状态,《忏悔录》整部书都处于思考中,且是用自己生活中通俗的言行事例的方式来阐释其深刻的宗教哲学理念,力图认识自己的生命与精神,他的写作与其身体、生命和精神相依,可以看出奥古斯丁的上帝意识和观念对他的基督教哲学思想的影响与渗透。   
    就《忏悔录》本身的内容而言,奥古斯丁描写了自己的生平,但他关注的不是自己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是自己生平的意义,这意义就体现与上帝的这种关系上。如米什所说,“这部著作并不是对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人的生平历史的简单复现,它意在使人们感到在心上帝与灵魂的真实关系为基础的一个个体的生命进程中,什么真实地发生了”。在这里,自传者不太去关注“事实真实”,却是注重“个人真实”乃至“哲学真实”,因为奥古斯丁关注的是内在自我与精神历程,他的生平历史就是失落——寻找——忏悔——重返的过程,这使得奥古斯丁的生平超越了普通的历史记述而具有了宗教意义和哲学意义,也就是说奥古斯丁的个人体验是真实的,他的宗教哲学探索是真实的,这使得自传不再是琐碎的事实,而是要传达更普遍更深刻的意图,超越了简单的事实本身,体现了自传者的个人价值与哲学价值,是自传背后一种较为严肃的信念,“一部自传如果写得像寓言一样,就绝不是非哲学性质的,恰恰相反,它可以成为有效哲学的榜样。”这样,奥古斯丁把个体生活——从梨树下的犯罪到无花果树下顿悟——化成哲学寓言和宗教寓言的启示录,用它来表达其宗教哲学理念,自传就有了人类自传的普遍意义,是一种典范的人生历程,一种符合与遵循信仰上帝的规律历程,也就把自我的人生与哲学的思辨相互打通,相互联系起来,赋予自己的人生以基督教哲学的意义。   
    哲人以自我经历和人生体验为人性样本,以更加超然、智慧的姿态来建构其哲学模式,同时在建构过程中将自我形象定格。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与自传如此紧密地编织在了一起,哲人因自传或自传性而贴近人性或宗教,自传因哲学思想而便愈发深邃。而在《忏悔录》中,奥古斯丁把哲学家观念、人生历程与自传文本和谐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无法分割。奥古斯丁的一生就是一种宗教哲学式生存,又以这种生存方式来反过来塑造自我 。  
    作者:刘群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