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塞尔科技哲学思想的教育启示(3)

所谓联结起全人类的契机,塞尔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地球村时代,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教学致力的是社会整体,而非在智识上或是专业上的培育,因此更应注重如何培养“共在”公民这个层面[9]。法语中的“共在”(être ensemble),直接翻译就是我们是“在一起的”,人类是“在一起的”。在新传播科技的时代里,呼唤的是一种未来我们必须重视、开创与审慎思量的教育思维,而这种思维,将关系到“全人类”的未来。因为在地球村时代,全人类不分国别、种族都是这个星球上相互依存的公民。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人类彼此那么互相接近的一个时刻。互联网与教育能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做些什么呢?在塞尔看来,他宁可去勾绘一个乌托邦。不管乌托邦能否实现,但没有乌托邦就没有希望与梦想。而世界依然停留在原地,不正义与不公平依然会重复上演。因此,乌托邦念念不忘的就是,通过新传播科技与教育思维和教育活动的相互交融与联结,促使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能够彼此相互连结一起,共同直面未来可能会发生的种种问题与难关。 
    但是,新传播科技与教育相互联结的重点并非不断地在教学场域中引进最新颖、最炫目、最便捷、最智能的新科技媒介,也非教会学生“学会”如何操作这些媒介。塞尔明确表示,教育教学致力的是社会整体,不只是在智识上或是专业上的培育,而是如何培养“共在”的公民[8]。新传播科技与教育的相互联结的终极目的不应该只是把学生训练成为熟练操作新科技的“工具人”。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类如何在新传播科技的环境之下,更能接近彼此,更易通向异文化与异世界。审视世界各国的教育现状,新传播科技毋庸置疑是当今显学,也是大学里最为炙手可热的专业,更是社会上令人艳羡的职业选择。凡此种种,教育教学与培养人才在过多重视“技能”的同时,却在理解他者、通向他者的问题与苦痛方面着力甚少。在现代科技不断强求人们作为其储存之物之“存在”的背景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正被简约为整个科技“框架”中的程序人,进而失去了具有自由关系的那种“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邂逅与感动”的诗意[12]。诚如塞尔所言:“没有新科技……没有法律或是哲学、没有文学或是宗教学……没有人类苦难的经验,这些所谓教育的核心都使得我们更加无法塑造一个人”[8]35。有鉴于此,塞尔提出了一种融合知识的教育,也就是通识教育。当然,通识教育涉及层面非常广泛,诸如新型师资培训、教材教法革新、学校制度转型、学习方式创新,等等。但这毕竟让我们对未来教育充满了憧憬。作者:李健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