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浅析五四运动中的中国哲学及其方法论(2)

三、《新青年》中整体体现出的思想及其方法论 
    总结来说,孔子思想演变成为孔教,被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所利用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首先,孔子思想中对于尊君权漫无限制,这很容易演变成为君主对于整个国家的独裁统治。统治者通常都是握有军权,并享有着支配天下的权利,如果这种权利没有有效的制度对其做出限制,就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祸患,所以法家主张通过法律的制定来维护国家的安宁,而墨家主张的“天志”思想也是对君主的行为来进行限制。这两种方式,无论是从法制还是从宗教的角度,都会对于君主进行权力的制约。而孔子关于君主权力的表述,并不含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不仅如此,还强调君权天授,君与天无异,同时倡导人治而非法治,效仿尧舜禹等帝王。但是,并不是人人可为尧舜,而且这些英明帝王都有着优秀的臣子对其进行辅佐,一味倡导人治就会使得天子的行为无人对其进行监督,即使优秀的臣子也会因帝王的昏庸而失宠,最终导致国家的灭亡。 
    其次,孔子讲学中不许问难,这就很容易导致对国人思想造成专制。孔子在讲学之中,面对弟子的提问,不是反复辨析分清是非,而是以峻词拒绝其问。这不仅不利于整体思想的进步,即使对于儒家思想内部,也是不利于其发展的。真理以辩论而明学,学术因竞争而进步。孔子门下弟子鲜有申辩,而且面对问题的解答,也不敢有复问之言。长期发展,其思想就会变成一家之言,走入僵化之歧途。 
    第三,孔子的学说中缺少绝对化的主张与意见,这就很容易致使其学说被利用与篡改。孔子虽然不讲鬼神之说,但是对待鬼神的态度却是十分暧昧的,讲求“敬而远之”。这不同于墨家思想中的明鬼,不仅如此,孔子还十分讲究祭祀之礼,这就使其学说前后有矛盾之处,并且态度不明,易于发展成为宗教的形式。这种方式并不仅仅表现于此,孔子提倡忠于君主但又不必拘泥于死节,主张省刑却又言重罚。这种模糊的态度直接导致其之后的弟子对其思想的争端。正因为孔子自身学说中存在着这些问题,才导致了其最终成为了束缚国人思想的枷锁。 
    总体而言,《新青年》中,中国的广大有识之士并没有对中国传统哲学失去希望,而是着力分析在僵化的孔教思想下形成如此局面的原因之所在,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在诸多学者对中国哲学的批判性分析中,有的从孔子思想本身来对儒家思想进行修正,有的从他者思想的角度对儒家学说进行补充。在对于这些文献的查阅中,不禁发现,学者们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中更多的提到了墨子的学说。这与当时的中国国情发展相符合,也正是在局势变幻社会动荡的时期,墨学思想的价值得以彰显。墨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史的动荡年代中受到极大的关注,因其当时中国位列世界弱国之位,饱受战争之苦,墨子学说中的勇于救国、精于制器、善于防守,以弱众保国的思想,符合爱国志士报效国家的精神,同时,这种积极的态度也对唤醒保守的国民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中国传统哲学不可被彻底放弃,其中很多的思想是整个民族的瑰宝,同样中国传统哲学在当下的现代化社会更是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对于人们的精神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中国儒学的倡导,并不一定需要上升到政治层面,其很多内容对于思想的修养、境界的提高都有着很大的帮助,五四运动中的前辈对于中国哲学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当代学者所学习与思考的,相信未来的中国哲学一定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作者:刘日慧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