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痛苦的人生哲学追问(1)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2:11:18 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幸福和快乐是人的普遍追求,但体现人生价值的常常不是企盼中的那种幸福与快乐,恰恰是与之相反的苦难的经历与痛苦的体验。人生活着不容易,需要经历千辛万苦。苦难之后,确有许多人改变了苦难的境遇,在充分体味这些苦难之后,痛苦以其周期性的震动一次次将人们带回到笔直的坦途,尽管它非常短暂。此时,经受苦难历练的生命,表现出令人意想不到的顽强与自信。虽然幸福和快乐是所有人的心灵企求,但正是因为有了苦难和痛苦的朝夕相伴,才使生命中那种顽强的痛苦与快乐交织的期许依然充满活力。 一、何为痛苦? 媒体中,多少次的追问“你幸福吗?”有些人很犹豫,有些人则脱口而出“我很幸福。”我们暂且不谈这种幸福的偏狭,单就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多考虑几秒再脱口而出。试想一下,如果以同样的方式追问“你痛苦吗?”也许多数人不会不暇思索地回答“我很痛苦”或“我不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幸福往往指向未来,每时每刻都萦绕于心;痛苦则往往指向过去,如此追问会勾起人们对往昔的回忆和沉重的思绪。恰如我国学者孙利天教授所言:“思考苦难将使思想变得沉重和滞涩,正视苦难需要勇气和信心,人类思维本能地回避思想的这个维度。似乎真的存在思维经济的原则和思维快乐的原则,思维以省力愉悦为指向,轻飘飘地营造了弥漫我们这个时代的‘幸福思维方式’。”[1]2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苦难中的痛苦追问需要体味、品味和回味,才能逐渐达到“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的境界。对于每一生命个体而言,最直接的苦难遭遇是生理或心理的异动与痛苦。在人的一生中,身体疾患、经历坎坷、遭遇挫折、工作压力、生活负担、思考过多等等,都能导致人生痛苦的感受。有时,这种痛苦感很深、很强烈,甚至令人痛不欲生。即便仅仅是肌体上疾病的困扰,虽出自生命的本能,但这种生理的疾苦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痛苦,从而导致惶恐、悲伤、抑郁、绝望等情绪。 历史的长河从来不会风平浪静,人在幸福的知觉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程度不同、成因有别的痛苦的体验。在社会文明之路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人们精神的痛感日益浓厚,逐渐超过了身体的、生理的痛苦,以至于人们不断回归自我的本真来诠释痛苦。当代科技理性下的物欲经济可谓文明进步,但由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差异而引起的现代文明病依然令人痛苦不堪。网络世界一半虚幻,一半真实。一些人企图在这个虚幻世界中逃避痛苦或减缓痛苦,开始时似乎感觉痛苦逐渐远离而去,但当发现网络中谣言四起、各种网络犯罪等频现真实现象时,痛苦继而陡增。 痛苦不仅是每一个体的身心感受,也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苦难经历的共同体验,使得每一个属于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成员感同身受。推翻旧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把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是中国革命在痛苦的挣扎中铸就的伟大和辉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又经历了一次疾风暴雨的洗礼。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写了一部《苦难辉煌》的著作,记载了20世纪在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内外矛盾冲突空前尖锐、相互斗争局面极其复杂、各派力量策略转换空前迅速的血雨腥风的较量之中,经受了外部围追堵截、内部激烈斗争和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大量的叛变等血与火的历练,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觉醒、走向复兴、走向强大的辉煌历程。凡是阅读过这部书或观看过12集大型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的人,无不为之动情。 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逻辑被称为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原则,这种主体性原则,奠定了几百年来世界现代化的思想基础,极大地改变了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世界。一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相辅相成,构成了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灵魂,但也是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造成危机的最深层的思想和理论根源。对科学和逻辑的盲目崇拜,以及人类在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引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冲突,生态环境的恶化就是它的标志性警告。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许多人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的崇尚,社会中滋生着“拜金主义”的“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婚姻不再神圣,家庭随意解体,信仰跌落,各种新型犯罪形态频频出现,更使社会共同体赖以建立和稳定的社会同一性有逐渐丧失的危险。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个人主义的泛滥与社会共同价值的缺失互为因果,致使个人与社会的同一性遭到破坏,使人们普遍陷入新的迷茫与痛苦之中。“所谓社会同一性是指一个社会共同体把人们联系起来的共同思想、价值和行为方式,社会同一性使人们彼此相互认同,相互协作,从而使社会生活成为可能。”[1]119毫无疑问,个人主义在历史上曾经是进步的,而且它符合人们关于社会生活的经验直觉,但不能走向极端,“个人主义的悖论导致对他人的非人理解,只是自己才是个人,别人都是我的客体和对象,都是实现我个人利益的手段和工具。”[1]112绝对的个人利己主义在现实中难以落实,即便是相对的或合理的个人利己主义也造成了社会生活中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不断。所有这一切,都成为诱发现代人痛苦感受的历史根源。 二、痛苦的本质是什么? 问世间痛苦为何物?为什么总是与人苦苦相伴,形影不离?有没有那样一种办法,可让人与痛苦诀别,永远生活在幸福与快乐的彼岸?探究痛苦的本质,参悟痛苦与快乐的辩证关系,也许正是我们真正迈向幸福与快乐的起点。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从《摆脱贫困》中看哲学工作者的使命(2)
- 下一篇:房东太太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