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宗教哲学 >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生哲学(2)

如一位学者言:人生就是在不同的时期作出适时的调整。小说中的巴克在棍棒与犬牙法则篇章中,为避严寒,挖雪洞栖身——而对于之前从未见过雪,开始还是“……陷进白色糊状物里,身体向后缩去……白色的东西越来越多的从空中飘落,好奇地闻着它的气味,甚至用舌头去舔舐”的巴克,无不体现了它不断调整、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此外,在食物极其匮乏的冰雪世界里,巴克没有再捏着自己的“皇家风范”不放,甚至为填饱肚子而学会了偷盗。正如作者所描述的一样,这次偷盗行为就显示了巴克适宜于在充满敌意的北国环境里活命;这显示了它的适应性以及适应变幻无常环境的能力。这里,作者并不是赞扬偷盗,而是褒扬一种适应周边环境的精神:“生存就是那样儿,无公正可言,一旦倒下,你就完蛋。”“它偷盗,不是因为偷盗可以给它带来快乐,而是因为它胃的咕咕叫”。巴克成功夺取了领头狗的位置后,统领的雪橇狗队屡次破记录美名远扬,成为伊哈特人谈之色变的“狗妖”,它能在雪地里拉动半吨重面粉,能用四天的时间拖垮比它重近十倍的猎物,能穿越陌生的荒野而从不迷失方向。“方向之准确,足以让人类为他们的指南针感到脸红。”这很好地证明了巴克的勇猛强壮,适应能力强。 
    历史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个矛盾体的存在与发展的过程。这一论点在《野性的呼唤》小说中得以很好的体现——如文字所言:“……有一种狂喜,它标志着生命的巅峰,而生命是无法超越这个顶峰的。这就是生活的自相矛盾,这种狂喜出现在你最充满活力的时候,而且它出现时,让你彻底地忘掉自己是有生命的。” 
    三 向往、渴望与希望 
    巴克从阳光明媚的南方来到了冰天雪地的北方,“第一步踏上寒冷的地面时,巴克的脚陷进了一种白色糊状物里,很像烂泥。……因为这是它第一次见到雪。”投入了远离人类文明的原始荒原。但它很快适应了北国富于挑战性的生活并且喜欢上了那里。书中描述巴克追逐雪兔的一幕时,它充满了力量和生气:“巴克的身体紧檫着雪地,急切地呜叫着,优美的身躯在苍白的月光下闪电一般向前跳跃……它率领狗群,发出古老的狼嗥……它被生命的汹涌、生存的潮汐所左右。那阵快乐是建立在除死亡之外的一切事情之上的,它散发出光芒,滋生壮大,在动态中体现出来,在繁星下欢跃飞奔,在静止的死亡面具上舞蹈。”这种优美的文字描述给予读者一幅自然和壮观的生命追逐的画面。凝聚着个体智慧和能力的精神,是令人激动或感动的精神,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也难怪,在小说中,当巴克的恩人桑顿死后,巴克会毫不犹豫地响应了森林里新生活的召唤,回到充满神秘与冒险的自由的丛林,当然,这不是对人类文明的抛弃,而是体现了对新生活的向往。如果将眼光收回至我们的现实社会,对于刚刚步入社会或涉足社会不久的年轻人而言,面对崭新的世界,我们能否从巴克身上汲取些勇气,少一点忐忑,多一点向往,以全新的面孔面对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 善我与恶我——人性与兽性的交替 
    有哲学家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我”—— 一个是善我,一个是恶我。巴克的狗性甚至狼性在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刻画。它不仅大气、勇猛、凶残,而且还变得狡猾、奸诈。它想象力丰富,心眼多,诡计多,为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极具天赋的领导才能使它打败原来的领头狗斯匹兹后,对狗群进行整顿,并且由它率领的狗队多次破记录,这一方面体现了其反对压迫、勇于与外界恶劣环境的抗争精神,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尼采的超人哲学。但另一方面,为了爱,巴克会为它的恩人桑顿报仇。它甚至“失去了理智”,“不顾棍棒法则……连人也杀”“桑顿死后,伦敦声言巴克失去了与人类的最后一线联系”。但是,故事发展下去,巴克成为一只“魔狗”、“狗妖”。但每年夏天,它都会来到山谷悼念它深爱的主人,这又很好地诠释了一个“善我”的存在。本文认为,作为教育者,对于有着各种各样性格的孩子,首先应该承认其“恶我”的存在,进行合理引导;承认“善我”的存在,进行积极的鼓励。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