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中国的“马”文化


    文/余柯嘉
    马,作为中国古代最常见的动物之一,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现代人接触马的原因,多集中在学骑术、养宠物、炫耀、交际四个方面,参与者多是商企老板,政界官员,还有明星等等。
    今年五月,第37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拉开帷幕。而中国马术协会也首次受邀参会,向大众展示中国马术队备战东京奥运会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关注。
    
    马术比赛(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事实上,马术早在1988年就作为奥运会比赛项目和规程固定了下来。2008年中国马术代表队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而马术的起源,源于人类的战争,古代为了做到战车所用的马匹在战场上移动准确性和精确,常对马匹进行各种技巧和协调性的训练,后来就发展成为马术比赛。
    而近年来随着马术运动的兴起,我国的马术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与国外高昂的养马费用相比,国内的价格要低的多,所以一般中高收入者都可以负担的起。而养马的工作也并不需要马主亲自照料,多数人会选择寄养在马术俱乐部的养马场里。
    而不想买马的参与者,也只需要按小时付骑马费便同样可以在俱乐部里参与骑马活动。随着市场的扩大,还出现了一种非专业的马术俱乐部,他们的特征是“薄利多销”。由于收费低,有很多工薪阶层也会不时来此消费。
    
    马术俱乐部逐渐兴起(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我国,养马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人就把马当成家畜伺养。尧帝时代,马就开始被役使。到了周朝已开始有了马政,以后各朝代都设有太仆寺来管理马匹。养马的盛衰有时还反映了朝代的兴盛,马的多少往往反映了各朝代的经济发展状况。
    古代养马,除了是一种财富的象征,更有着十分突出的实用价值。在交通工具还未多样化之前,马车是古代战争,古人出行,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因此,马对于他们而言,是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的。
    
    在我国养马有悠久的历史(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是由于马和人类亲密的关系,文人墨客们也总爱借“马”抒怀,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表明了自己仍有拼搏之志。
    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春天湖边,骑马游心的惬意浪漫。
    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又描绘了一人一马的孤独落寞,却也透露出人马相依的深情。
    杜甫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更展示出在战争中,人马配合的重要性。
    可见,自古以来,马都是人重要的伙伴。人们还根据马的不同特性取了诸如青虬、紫燕骊,枭骑,骥,等雅称。
    当然千里马还需要伯乐,好马还得有善御者才能显示权威。在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中,“御”是一门重要的大学问。“御”的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其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
    
    “御”是儒家六艺之一(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他们之所以如此重视御术,是因为驾车在一定程度上会体现君子的风度,因此善御者是格外受人尊敬的。而且在战场上,御术有时还能起着决定胜负的作用,刘备的的卢马数次助其脱险,吕布的赤兔马也令其所向披靡···
    善使马者,往往是爱马者。只有真心的爱护它们,在平日的生活中了解它们的特性,建立信任,才能在用武之时默契的配合,取得成功。若是只把马当作工具或玩物,则会适得其反。抛开功利之心,在与马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收获很多意料之外的乐趣。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