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鸡”真是太多了 你了解吗(2)
http://www.newdu.com 2024/12/01 12:12:05 青春儒学 乔忠延 参加讨论
成语中的“鸡” 1、闻鸡起舞 鸡一走进先祖的聚落,众生很快拓展了鸡的服务领域,母鸡下的蛋,成为饭碗里香喷喷的美食。公鸡那嘹亮的鸣叫,则是催促众生起床的号令。远的不谈,直到改革开放前,乡下农家很少有买得起钟表的,都是听鸡叫判断天色是否快亮。我上小学时天天如此,尤其是冬日,天亮得晚,唯恐迟到,便躺在被窝里静听鸡叫。我和同学们都是听见鸡叫赶紧起床,背着小书包朝学校跑去,现在想来那是多么富有诗意的日子。 可惜,这盎然诗意没有化解我辈的平庸。我辜负了公鸡的诗意,有人却拓展了公鸡的诗意,不仅用那诗意滋养自己,也将公鸡带进史书,带进成语,这就有了耳熟能详的故事:闻鸡起舞。闻鸡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刘琨。二人生于西晋乱世,曾在司州担任主簿。主簿不过是个主管文书的小吏。 小吏不见得志小,两人一起共事,一起读书,每逢谈起国家大事,都想改变乱象,救民水火。要改变乱象,救民水火,必须有超群的本领。本领不会自天而降,只能靠苦练得到。他俩同室而眠,天色未亮,公鸡打鸣,即被惊醒。祖逖说,“此非恶声”,赶紧起床练剑。自此,鸡叫声如同起床号,他们闻鸡练剑,从不间断,练得武艺高强,成为一代名将。《晋书·祖逖传》记载了祖逖和刘琨的事迹。 公元308年,刘渊反叛西晋,起兵作乱。刘琨临危受命,担任并州刺史。那时的并州满目疮痍,遍地废墟。他一到任立即安抚流民,发展生产,进而组织兵力,加强防御。刘渊大军所到之处,无坚不摧,唯有并州坚如磐石,无法攻取。刘琨一守就是十年。 祖逖闻鸡起舞(资料图 图源网络) 至于祖逖更是名声显赫,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康当上皇帝,史称东晋。祖逖上奏司马睿要率兵北伐,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祖逖雄心勃勃,皇帝却退缩畏葸,干脆使个虚招,表面封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却只拨给千人的粮饷和布匹。兵无粮自散,这岂不是暗示他趁早罢手。 然而,祖逖决心既定,义无反顾。他率众北上,毅然渡江。船到江心,看着滚滚流水,想想饱受战争创伤的中原父老,他敲打船桨,朗声言道:此番若不收复中原,誓不南渡!江流激荡,将士感动,从此祖国的文化宝典中便增添了“中流击楫”这则成语。 祖逖北伐虽因皇帝司马睿的干扰半途而废,可是闻鸡起舞却美名流芳。大公鸡也因祖逖的浩然正气而成就了家族史上耀眼的辉煌。 2、鸡鸣狗盗 自从鸡被人类驯化,就成为人们的真挚好友。公鸡司晨,母鸡献蛋,不弃不离,忠贞不二。岂知在这个星球上,与任何物类交友都比与人交友容易。人有欲望,人有性情,欲望追求无穷,性情变幻无常,鸡难免不受牵连,不受委屈。往往人的行为做派,决定了鸡的身份贵贱、行为对错。 鸡被借用,被利用的故事很多,孟尝君借用的那则故事最有名气。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为人宽厚,门下聚集着三千食客,个个都有一技之长。当然,也不乏只会学鸡鸣狗叫的人混迹其中。别人劝他将此类小徒清除掉,孟尝君却不以为然。秦昭襄王仰慕孟尝君的才能,请他到秦国做客。孟尝君感谢秦王的赏识,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 二人一见如故,倾心交谈,秦王更加佩服孟尝君,要拜他为相。这便引起秦国大臣的嫉妒,纷纷在秦王面前贬损孟尝君。坏话一多,秦王改变了看法,不仅不再重用他,还把他软禁起来。如何逃命?孟尝君闻知秦王的小妾燕妃受宠,派人求她相助。燕妃满口应承,却索要一件和秦王一样的白狐裘。白狐裘天下无双,再到何处去找? 孟尝君愁眉不展,食客却把白狐裘送到他的手上。原来这位食客会学狗叫,潜入宫中,一阵吠叫引开卫士,登堂入室,顺利取出白狐裘。燕妃得到宝物,赶紧求情,秦王放了孟尝君。害怕秦王反悔,孟尝君连夜逃走,逃到秦国边界函谷关,夜色深沉,城门紧锁,无法走脱。如果秦王得知派人追来,那可就生少死多,危在眉睫啊! 就在这时有只公鸡高声啼叫,这一叫,远远近近的公鸡随声附和。守关人听见鸡叫,以为天亮了,按照规定打开城门。孟尝君匆忙出关,借助鸡鸣死里逃生。 “鸡鸣狗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原来那领头的鸡声并非鸡叫,而是孟尝君的门客模仿出来的。这件事颇能见出孟尝君的用人之道,天下众生,百人百性,百人百用。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大石头离开小石头垒不成墙。将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来,才是好领导。不知缘何,世人竟把这个故事传播为带有贬义的成语“鸡鸣狗盗”,鸡随之受到并不光彩的连累。 3、呆若木鸡 鸡鸣狗盗,鸡只是受到小小的连累,最大的连累是斗鸡。斗鸡是非常残酷的搏杀,经常鲜血淋淋两败俱伤,实在目不忍睹。可是世上就有人喜欢挑逗公鸡斗公鸡,你认为目不忍睹,他偏要先睹为快,而且大多数人还对这样的人没有一丁点奈何。古代斗鸡成风,竟然还留下“呆若木鸡”这则成语。 呆若木鸡(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篇》,训练斗鸡的是纪渻子,主管斗鸡的是周宣王。十天后,宣王问训练得如何?纪渻子答,不行,鸡还有血性傲气。又过十天,宣王催问,纪渻子答,还不行,别的鸡啼叫,此鸡还有反应。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答,也不行,看见对手仍然气势汹汹。宣王熬过十天再问,纪渻子才说,差不多了,别的鸡叫唤,已无反应。宣王去看,果然这鸡呆头呆脑,如同木头鸡一般,可它神气内敛,不怒而威,别的鸡看见吓得就想溜走。瞧瞧,好斗的人还要把鸡训练成好斗的鸡、变态的鸡,供自己取乐,何其悲哉!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可就是有人不鉴,而且还要变本加厉。汉代以后,及至三国,斗鸡成为皇家和达官贵人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曹植在《斗鸡篇》这么写道:“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且不说后面诗句中溅血飞红的厮杀,仅就前头这几句也已清楚,达官贵人看厌了最好的舞蹈,听厌了最妙的歌声,吃饱饭没事找事,以斗鸡寻开心。曹魏如此,蜀汉如此,别看后主刘禅昏庸无能,斗鸡却高人一筹。 斗鸡最出彩的,恐怕要数唐玄宗了。唐玄宗在皇宫附近开辟阔绰的斗鸡场,供他就近玩赏。像选嫔妃那样,在全国精挑细选出几千只鸡,再从禁军中挑选出500名精明能干的“斗鸡童”,专门训练斗鸡。这些斗鸡童由年少的贾昌统领,别看他年龄不大,却因技艺超群,颇讨皇帝喜爱。 他与宫中养鹰、养狗的宦官和杂役混迹一起,为非作歹,欺压百姓,被称为“五坊小儿”。《神鸡童谣》叹息:“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五坊小儿不仅欺行霸市,鱼肉平民,甚至连下级官员都敢欺负。有次竟然欺负到在翰林院写诗作词讨唐玄宗欢心的李白头上,要不是武功高强的朋友陆调将他救出重围,还不知要遭受何等皮肉之苦。小儿狂妄可见一斑!李白在诗中无奈地记下:“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煌煌开元盛世,跌落进安史之乱的深渊,杨贵妃的歌舞音韵难辞其咎,斗鸡小儿的狂放吼喊亦难辞其咎。 然而,无论罪孽多深,都不应向鸡问责。问责的只能是挑动斗鸡的主管,主管的良知泯灭必然造成社会的动乱、人民的灾难,无辜的鸡也难免蒙难。幸在斗鸡之风远去,再没有死灰复燃。 古诗词里的“鸡” 李贺“雄鸡一声天下白”的经典诗句,不知承载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苏轼为西湖吟诵:淡妆浓抹总相宜。在下因鸡而畅想:激昂恬淡皆相宜。大凡诗人都喜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直挂云帆写出乘风破浪的豪气;借景抒情,以壁立千仞写出无欲则刚的耿直。鸡常常出现在案几的墨色里,却没有固定的情志,可以随着诗人的志趣抒发多种意趣。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李白借鸡抒发青云之志;“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借鸡表达坚定信念;“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借鸡描画闲逸的心境;“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借鸡状写远离故乡的悲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借鸡勉励青少年勤学向上。 鸡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也装点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鸡如同农耕时代的炊烟,缭绕着世人的日出日落;鸡如同信息时代的网络,沟通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风流才子唐寅以鸡来题画:“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戏剧宗师关汉卿以鸡来逗趣:“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各。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从竹篱茅舍走上龙庭的朱元璋畅怀一吟也离不开鸡:“鸡叫一声撅一撅”,平庸;“鸡叫两声撅两撅”,平庸;“三声唤出扶桑日”,脱俗;“扫败残星与晓月”,超拔! 鲁南地区有在立春这天给小孩佩戴“春鸡”的习俗。 孩童帽子上缝“春鸡”(资料图 图源网络) 鸡活跃在国人的日子里,活跃在国人的精神里,也活跃在国人的节日里。嘹亮的鸡鸣唱出了众人欢天喜地的节日,新春来了!这是广众的节日,也是鸡的节日,其实大年初一本是鸡日。《太平御览》引《谈薮》记载:天地初开,以一日作鸡,七日作人。古人认为正月初一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猪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才是人日。真有意思,大年初一竟是鸡日,吉庆有余,大吉大利,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内涵的节日! 新春来临,万象更新。来吧,华夏儿女一起举杯把盏,为老人贺寿,为儿女添岁,为阖家增福,共享鸡年赐予的吉祥如意盛宴!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华佗的智巧 中医的智慧
- 下一篇:“梦笔生花”生出的是什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