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成功的三层境界 是人生的三次关键


    文/曹雅欣
    国学大家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开篇用于论述人生境界的一段话,分别引用了晏殊词、柳永词、辛弃疾词,来形容不同心境、不同阶段。王国维先生的原文,是这样蕴古今辞藻于笔下而徐徐道来的:
    
    人生境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这是用艺术化的词章感受,来比拟现实中的人生状态了——古往今来,但凡是成就大事业或者研习大学问的人,都莫不是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
    (一)望尽天涯路——目标设定
    首先,是眺望远方、叩问理想时的迷茫、孤独和彷徨。每一个为梦想起航的人,都要这样一个看似茫然实则重要的征程起点,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业,都是因为感到了眼下的迷茫和不满足、才设想着未来的前景和新世界。是在困惑中,开始了对未知的好奇、对道路的探索、对远方的追寻。
    而这时候的心境,就如同晏殊《蝶恋花》词里的一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如西风扫地一样的清冷、如树叶凋零一样的寂寞,这正是说明了当下境遇的不够理想,所以才有动力向远方进发。
    当人一旦迫使自己重新打量现在、认真规划未来的时候,就走入了“独上高楼”的心理状态——那是一种自我内心的瞬间成长、是一种自我审视的不满当下。
    心理期待已经超越了现在,然而目标依然飘忽在遥远的未知处,这种愿景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也是令人倍感孤独的。
    
    望尽天涯路(资料图 图源网络)
    独上高楼,眺望前路,身虽未动,心已远行,因此,“望尽天涯路”的形象,正是人对未来目标的设定。由苦寒、到登楼、到望远,由不理想的现实、经过迷茫的叩问、从而设定出了理想中的目标,不管是从业者还是求学者,对人生大道的追寻,就此启程了。
    (二)消得人憔悴——过程坚持
    设定目标之后,就需要勇往直前的决心,就需要的一如既往的坚持,就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胸中豪情万丈,就要给自己设目标、定计划、安排完美的日程表——然而,往往没有几人能去认真完成。但是,对目标是否认真、对理想是否坚定、对未知是否勇敢、对道路是否坚持,这就是成功与失败的区别、这就是卓越与平庸的分野。这时候,就需要有柳永《蝶恋花》词里这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勇往直前的毅力与坚定无悔的精神。
    “衣带渐宽”,是指人在辛苦中越来越瘦、导致衣服越来越宽松;“为伊消得”,柳永原句是指为心中伊人而相思憔悴,但是这个“为伊”,也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针对某个人的,更可以泛化为是对某项事业的、对某门学问的、对某个目标的、对心中理想的。
    为了那份梦寐以求的理念达成,任苦任劳,无悔无怨。这就像孔子评价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粗茶淡饭、陋巷清寒,人人都道苦,然而有诗书和理想为伴的颜回,却感觉是乐在其中!虽梦在远方,但路在脚下,纵然是风露立中宵,也感觉苦并快乐着。
    
    消得人憔悴(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畏艰辛的坚持,是源于对道路的忠诚;
    无怨无悔的忠诚,是源于对目标的热爱;
    高度自觉的热爱,是源于对理想的认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