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不善言辞并不意味着人生的失败


    文/弓难张
    说话很重要,是我们与他人交往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但说话却又不那么简单。人们常常会被不善言辞(说话不利索或说不好话)所困扰,从怀疑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怀疑自己的一切。那么,不善言辞的期期艾艾是否意味着做人很失败呢?答案是否定的。
    
    正直敢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周昌“期期”
    周昌是汉高祖刘邦的大臣,早期担任中尉,后最高官至帝国御史大夫。周昌为人正直敢言,做事情以理在先不畏权贵,但他有点口吃的问题,越是着急越说不出话来。
    戚夫人所生刘邦第三子赵王刘如意聪明伶俐、反应机敏,多次被刘邦夸赞“此子类我。”吕后所生太子刘盈因为敦厚软弱而不被刘邦喜欢,称帝后的刘邦多次萌生换太子的念头且在朝堂上发起动议。
    朝堂上身为御史大夫的周昌对此问题表现的情绪激动义愤填膺,誓死不同意刘邦更换太子的想法。刘邦追问其理由。周昌因为着急导致口吃问题加剧,他对刘邦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大意是:“我没那么多花花肠子,也说不上更多的大道理,但我就是不同意你更换太子的诏书也不接诏。”面对倔强的股肱大臣,皇帝刘邦也只能无奈一笑了之。
    
    面对倔强的股肱大臣(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整日沉浸在太子被换忧虑中的吕后吃了颗定心丸,激动之余她甚至不顾太后之尊,跪拜退朝后的周昌以表达其感激之情。
    吕后向来视戚夫人和刘如意母子为最大情敌和政敌,必欲除之而后快。刘邦死后,汉惠帝刘盈登基,吕后复仇的机会来了。她派使者召赵王刘如意进京,但使者往返了三趟均空手而归,原因是一心为公的周昌被刘邦生前调到赵国担任赵王刘如意的相国,目的就是要他保护赵王。周昌知道吕后的使者来者不善,遂予以坚决拒绝。
    对吕后而言,周昌既是恩人也是一心为国的帝国老臣,有周昌在就不能把赵王怎样。盛怒的吕后采取了迂回策略,先设计把周昌调离赵国,失去保护的赵王刘如意被召至长安,最终被吕后鸩杀。
    在刘盈和刘如意的“太子之争”中,周昌维护嫡长子继承法则保护太子刘盈一方;在吕后图谋不轨时,周昌出于正义尽其所能保护赵王刘如意。虽然说话并不利索,但以大局为重出于公心的周昌还是得到了刘邦和吕后两位强权人物的敬重与爱戴。
    
    邓艾“艾艾”(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邓艾“艾艾”
    《世说新语·言语》载: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邓艾是三国时期魏国人,司马懿的属官,司马懿去世后为司马昭所用。因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
    邓艾说话时也有口吃的问题,说话不太利索,和人说话时邓艾自称“艾艾”。所以晋文王司马昭就和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的回答也很机智:“论语里说凤兮凤兮,依旧只是一只凤。”
    周昌“期期”和邓艾“艾艾”共同构成了成语“期期艾艾”的来源。虽然这是说话不利索的意思,但故事里的两位主人公却以自身的努力在各自时代获得了相应的地位和荣耀,人生亦可谓成功。
    另外如汉匈战场上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匈奴人闻其大名而丧胆,但根据司马迁先生的记载,李广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李将军也不善言辞,甚至有些木讷,但在其“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口不能道辞(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不善言辞者可以少说不说,谨言慎行正是君子修为之需要。埋头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素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则一样的可以有所作为,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人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