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识人察人有七种失误 不可不知


    文/李长庚
    知人善用是管理的关键。古往今来,“用人失察失误”的现象不胜枚举。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说明了“用人失察失误”的危害。诸葛亮一生深谋远虑,明察秋毫,尚且避免不了用人失察失误,上演了“挥泪斩马谡”的历史悲剧,难怪他曾感叹说:“夫人之性最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
    如何知人善用,避免用人失察失误呢?三国时期刘劭所著的《人物志》是古代人才学的经典之作,列举了鉴别和考察人才时可能出现的七种失误,可资我们借鉴。他说:“人物之理,妙而难明,以情鉴察,缪犹有七”。
    
    识人察人有七种失误(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曰察誉,有偏颇之缪”
    考察人的声誉时有偏颇的缪误。刘劭认为,考察人才不在于获取情况的多少,关键要了解到真实情况。要了解真实情况,必须亲自去调查。耳朵听到的不一定真实可靠,不能“信耳不信目”。必须用眼睛看到的,纠正用耳朵听到的,“知人者,以目正耳;不知人者,以耳败目”。
    刘劭充分意识到了人才的复杂性,提出要客观看待人物的声誉,评价人才也不能简单地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根据。众口一词肯定的人,也有邪恶不善的,因为有的人违背正道,屈从派别利益,联合起来称赞他。大家一致非议的人,也可能才华奇特,与众不同。有的因为上下级关系处理不好而遭到非议,有的因为曲高和寡,鹤立鸡群而受到排斥、孤立。
    因此,刘劭说:“故皆合而是,亦有违比;皆合而非,或在其中。”得出的结论是:“耳听所采,以多为信,是缪于察誉者也。”只偏听偏信多数人的意见,也会造成识人不准。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考察人才不能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不能只听部分人的褒贬毁誉,应加强实际考察,客观分析,全面评价。重视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但不能以声誉取人,避免重用那些善于沽名钓誉的人,遗漏那些敢于担当的人才。
    “二曰接物,有爱恶之惑”
    待人接物容易受到个人爱好的迷惑。“夫爱善疾恶,人情所常;苟不明贤,或疏善善非。”喜爱善良,厌恶邪恶,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不能认清人的实质,也许会疏远善良的人,亲近不良的人。
    邪恶的人,既有百非,必有一是,“以其所是,顺己所长,则不自觉情通意亲,忽忘其恶”。正因为邪恶的人所具有的长处正好顺应符合了自己的长处,就可能觉得情投意合,忽略了他的邪恶。
    “善人虽善,犹有所乏;以其所乏,不明己长;以其所长,轻己所短;则不自知志乖气违,忽忘其善。”善良的人也有不足之处,他的不足之处,不能用来证明自己长处,其长处又贬低了自己的短处,所以觉得志趣不投,精神相离,忽略忘掉了他的善良。评价人才时,仅凭个人喜好,“惑于爱恶者也”。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考察人才要客观、公正、摒弃个人好恶和偏见,避免好同恶异,不拘一格,广纳贤才。
    
    邪恶的人,既有百非,必有一是(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曰度心,有小大之误”
    审查人的心志时,容易出现对志向大小不做具体分析的错误。刘劭认为,心志也是考察人才的基本内容。“志欲宏大,心欲嗛小。”“志大所以戡物任也。心小所以慎咎悔也。”志向宏大,才能担负重任,谦虚小心才能谨防过失和悔恨。心胸狭窄,目光短浅的人,就会拘谨懦弱,缺乏勇气和担当。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考察评价人才,要对人才的志向大小做具体分析,避免误判。
    “四曰品质,有早晚之疑”
    评定人的素质时有分不清聪慧早成与大器晚成的可能。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地考察人才。有些人的才华早年就锋芒毕露,“材质精达”,有些人“晚成者奇识而舒迟”。二者要区别对待,适时选用,不因年幼而轻视,不因年高晚成而嫌弃。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选拔人才应不拘泥于年龄,给不同类型、不同年龄的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要以发展的眼光,全面地考察人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五曰变类,有同体之嫌”
    辨别人才类型时,有对同类人才相敬或相争的疑惑。刘劭深刻地洞察人性,描绘了考察和评价人才时的微妙心理。“皆亲爱同体而誉之,憎恶对反而毁之,序异杂而不尚也。”亲近喜爱与自己同类型的人,并给予赞誉;憎恨讨厌与自己类型相反的人,并进行诽谤。
    “性同而材倾,则相援而相赖也;性同而势均,则相竞而相害也。”性情相同而才能有别的人,相互援助,相互依赖。性情相同而能力相当的人,就相互竞争、相互嫉妒。以至于在选拔人才时出现了“助直而毁直,与明而毁明”的现象。担心别人的正直、廉洁、英明超越了自己,而诽谤诋毁他人。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选拔举荐人才应该避免自私、嫉妒等阴暗心理作祟,真正做到无私举才。
    “六曰论材,有申压之诡”
    评论人才可能犯提携富贵者,压抑贫困者的错误。由于各种原因,有些人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而富贵顺达,有些人能力受到压制而贫贱穷困。“富贵遂达,势之申也;贫贱穷匮,势之压也。”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不能根据目前的境遇、现状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歧视那些时运不济、怀才不遇的人。选拔任用人才应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
    
    任用人才应不论贫富贵贱、一视同仁(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七曰观奇,有二尤之失”
    观察奇才时,有认识尤妙尤虚之类人才的失误。尤妙尤虚的人与众不同。“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尤虚之人,硕言瑰姿,内实乖反。”尤妙之人外表平淡,不爱伪饰而精明深藏胸中,尤虚之人言辞夸大其实,姿态优美动人而内心不实。一般人无法看透本质,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这一点对我们的启示:选用人才不能信伪迷真,误用夸夸其谈、华而不实的人,遗漏了踏实能干、质朴无华的人。
    宋代的阮逸评论《人物志》说:“王者得之,为知人之龟鉴;士君子得之,为治性修身之檠栝。”
    转自丨“大道知行”(微信ID:dadapzhixing)原载于《学习时报》(作者李长庚)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