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鬼谷子智慧:见高人要高明 遇小人要精明


    文/大亮
    一次,仲由问孔子:“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说:“不能。”又一次,另一个学生冉求同样问:“听到了,就去干吗?”孔子回答:“干吧!”公西华在一旁听到了这些,就问孔子:“两个人的问题相同,而你的答案却相反,这是为什么呢?”孔子解释说:“冉求平时做事好退缩,所以我给他壮胆;仲由好胜心强,胆大勇为,所以我劝阻他。”
    
    分析对象,看准时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可见,说话也要看对方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如果对方性格坦率、耿直,你的谈吐就要简洁明了;如果对方自尊心强,爱面子,你提出问题,特别是不同意见时,就应该尽量缓和婉转;对方喜欢钻研学问,你应该说比较有水平的话;对方如果喜欢推心置腹,你就应该多说些诚恳质朴的话。
    在谈话时,或直陈己见,或委婉作答,都要分析对象,看准时机,一语中的,才能使交谈畅通无阻。
    一天,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弟子出外讲学、游览。当他们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时,孔子的马意外地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吃了麦苗。一个农夫上前将马扣了下来。学生子贡自恃口才不凡,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然而,他说话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将大道理讲了一通又一通,虽然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有一位新来的学生,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于是他走到农夫身旁,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相互之间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指不定哪天我的庄稼也会被你的牛吃掉,你说是不是?我们该彼此谅解才是。”听完这番话,农夫觉得很在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直陈几见,一语中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此可以看出,说话一定要看对象、看场合,还要注意对方的语言习惯。要不然,你再能言善辩,别人听不进去也是白搭。
    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社会上常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在意识到自己的缺陷的时候,会刻意整饰自己,以掩其短而示人以良。由于这种整饰的作用,很容易给人以假象,从而增加了我们识人的难度。
    鬼谷子说:“夫情变于内者,形见于外。故常必以其见者,而知其隐者。”
    那些内心感情发生变化的人,必然会显现于外表。什么时候都有弄虚作假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稍有不慎,就会吃亏上当。
    有一次,李鸿章带了三个人去拜见曾国藩,请曾国藩为他们分派职务。不巧曾国藩出去散步了,李鸿章示意那三个人在厅外等候。不久,曾国藩散步回来,李鸿章说明了来意。曾国藩说:“不必了,面向厅前,站在左边的那位是个忠厚人,办事让人放心,可派他做后勤供应一类的工作;中间那位是个阳奉阴违、两面三刀的人,不值得信任,只宜分配做一些无足轻重的工作,担不得大任;右边那位是个将才,可独当一面,将来作为不小,应予以重用。”
    李鸿章很吃惊,问:“还没用他们,您是如何判断的呢?”
    曾国藩笑着回答说:“我刚才散步回来,走过他们身边时,见左边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是位老实人,因此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可见是个阳奉阴违的人,因此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如一根栋梁,双目正视前方,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
    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淮军勇将,后来担任台湾巡抚、鼎鼎有名的刘铭传。
    
    不卑不亢,大将之才(资料图 图源网络)
    曾国藩的识人秘诀,就是善于观察他人平常的表情、言语及行为。通过得到的信息,自然可以理出对方若干思维模式及行为规律。然后再根据对方在待人处事时,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换个角度仔细分析,就看清了人的本质。
    春秋时期,梁惠王为图大业广招天下人才。有人多次向梁惠王推荐淳于髡,于是,梁惠王接连召见了他两次,每一次都屏退左右与他倾心密谈。但这两次淳于髡都沉默不语,弄得梁惠王很难堪。
    事后梁惠王责问推荐人:“你说淳于髡有管仲、晏婴的才能,我看名不副实呀!要不就是我在他眼里是一个不足与言的人?”
    推荐人用梁惠王的这番话问淳于髡,淳于髡笑笑回答说:“确实如此,我也很想与梁惠王倾心交谈。但第一次,梁惠王脸上有驱驰之色,想着驱驰奔跑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我就没说话。第二次,我见他脸上有享乐之色,是想着声色一类的娱乐之事,所以又没有说话。”
    那人将此话告诉梁惠王,梁惠王一回忆,果然如淳于髡所言。他非常叹服淳于髡的识人能力。很多时候,肢体动作会在不经意间表露出一个人的心理。
    谈话时,如果对方双手交叉地抱在胸前,又跷起二郎腿,说明此人内心紧张和不愿坦露心迹。如果在谈判场合看到这种姿势,则说明对方对你缺乏信任。在这种场合只有自己摆出坦诚和信任的姿势,才能帮助你。你不妨手掌朝上地摊开双手,意思是说:“我不会对你有坏心眼。”在谈话的时候你还可以把一只或一双手都伸向对方,这多少可以消除他的骛惕心理。
    
    测而探之,内符必应(资料图 图源网络)
    鬼谷子认为,了解人物的深层次心理以及相关信息,除了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外,还需要策略性的试探技巧,这就是“摩意术”。鬼谷子说:“摩者,揣之术也。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进行“摩意”时,要投其所好进行测探,其人的内情自然会通过表相反映出来。
    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
    唐朝时有一位叫杨炎的宰相,有治国之才。他为人正直,最不屑与小人交往。而不巧的是,当朝另一位宰相卢杞就是个阿谀奉承的小人。
    两个宰相本来应该一起吃饭,但杨炎却经常找借口到外面单独用餐,避开与卢杞同桌,卢杞因此怀恨在心。后来杨炎被缢杀,全是因为卢杞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
    杨炎的死在于他得罪了小人。
    常言道:“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同样是当朝官员,郭子仪又是如何对待卢杞的呢?
    据说郭子仪见宾客,向来姬妾不离左右,而卢杞来访,郭子仪则令姬妾躲避。有人问郭子仪原因,郭子仪回答:“卢杞貌丑而心险,妇人见到他的相貌必定会笑,肯定会招来他的嫉恨。如果他有朝得志,那我们家族就要遭殃了。”
    郭子仪确实很有远见。后来卢杞掌权,迫害忠良,独独对郭子仪存有尊重。
    鬼谷子认为,对不同的人,要使不同的方式,“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那些仁人君子必然轻视财货,所以不能用金钱来诱惑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勇敢的壮士自然会轻视危难,所以不能用祸患来恐吓他们,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根据对方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才有胜算。总之,我们要做到: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
    
    宁得罪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与他人相处,有的人非常傲慢,往往表现得“唯我独尊”。对待这样的人,说话要简洁有力。要在保证能阐述清楚内容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与其交往的时间。如果以最少的话,清楚地表达了你的要求和问题时,他们往往会由于少了表现“傲慢”的机会,而不得不认真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从而使交往顺利地进行下去。
    当你想离开讨厌的人时,不妨先转换心态,以新的角度看待他人。如果你懂得换位思考,相信事情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生活中,遇到各种难对付的人,一定要调整心态,机智应对。有的人脾气暴躁,雷厉风行,你在他面前做事就得又快又好,体现出速度和效率;有的人不急不躁,喜欢按部就班,你就得讲究做事的程序和步骤,不能让他挑出毛病来;有的领导重视下属的汇报和解释,你说话就要有说服力,使他放手信任你。
    总之,见高人,要高明;遇小人,要精明。
    转自丨“京博国学”(微信ID:jingboguoxue)原文有删节。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