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诗经·月出》:有谁在月光下 逃得过夜夜的思念


    文/曹雅欣
    《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jiāo)人僚兮。
    舒窈纠(yǎo jiǎo)兮,劳心悄(qiǎo)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liǔ)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cǎo)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liáo)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cǎo)兮!
    
    月出佼兮(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月出:美好的开始
    《月出》是在写美人。然而美人还没出场,月先出场了,照着佳人、照着诗人、照着九州、照着被染上一层温柔色的河山。
    《月出》每一段都是以月为起兴:月光皎洁,是在为美人打底色;月挂中天,是为美人做背景。
    诗人在痴望心上佳人的时候,竟还能把一轮遥远的月放在首位、看了又看,可见月亮,对中国人的影响之大。
    的确,中国有一套自己的月文化。虽然,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热爱月亮,但中国人对月的感情,却格外深厚而独特。中国的子孙,无论走到地球哪一个角落,无论接受了哪种生活方式,却还是会在不经意间,就被一团静月勾起了情怀:会望月而思乡、会对月而怀人,能为月而欢喜、能赏月而忧伤。这种月光记忆,是属于一整个民族的文化印记。
    和西方人的某些感受不同,在中国人的思维里,有月的夜永远不会和阴森恐怖、阴暗未知联系到一起,相反,在我们的意识中,有着一种非宗教性的“月亮崇拜”情结。
    所以说起《月出》,当月亮出现,无论是一芽新月,还是一扇半月,都是在向着美好进发。
    
    月出:美好的开始(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美人:美好的完备
    《月出》中的月亮出现,就预示着美人如玉的出场。
    ——把美人置于月下,这是一种美的叠加,是所有阴柔之美的极致盛景,是中国式美人的审美范本。
    人们把月赞得那样高,这诗里的月,却还只是佳人的衬托而已。可见那女子,是何等的不凡!
    不似尘凡,便是仙神。《月出》便近乎一幅神仙画卷。那月下的女子,披着朦胧夜色翩跹而来:
    流光照影,亮丽了时空;
    桂华飘渺,惊艳了天光;
    清辉婉转,叹破了歌与诗。
    仿若流云摆驾、冰玉出尘,是月中仙走下蟾宫,走进了诗人的梦里。
    然而诗里这些美,又放佛是隔着一层纱在看,无论怎样努力张望也打量不清,只觉得那女子必定极美、那夜的月光必定极好……但究竟美成何样、美有几分,却不能知晓细节——因为《月出》中对于佳人的描写,全是虚写,没有一字落在实处,没有一笔能描摹出那女子的眉目如何、脸型如何、表情如何……
    有时候,极致的美,是不能以凡笔描绘的;而极致的爱慕,是不敢以探究冒犯的。那种对美的爱慕已经升华为信仰,只可信服,不可论证;只可仰望,不可细察。
    所以《月出》不是实景拍摄,而是美人经过、留下一种印象。留在诗人那印象里的、留在诗歌那印记里的,除了如仙似幻的圣洁、除了彩云追月的高远,一切都不沾尘俗。就像“天上一轮才捧出”,只能引得“人间万姓仰头看”。
    月下出现美人,对于月,是一种美的叠加;
    美人出于月下,对于人,是一种美的完备。
    所以或许,诗人与那女子相逢时,原本不在月夜,但那佳人的美好,却让他恍惚,让他只能理解为是月下谪仙。也许,那佳人的月光背景,本是诗人自己加上去的;就像,那佳人几多入梦,本是诗人自己要梦的。
    那女子也许始终都不知晓,她的经过,从此成为某个人夜夜的梦,成为中国文学里年年的诗。她不知道她已经固化为了一道风景,固化为每当后世想象和塑造美女时,必须要参照的,一份月色婵娟、玉女神仙般的美人范本。
    
    美人:美好的完备(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月下:独处的忧思
    月有多美,人有多美,梦就有多凄凉。因而《月出》每一段的最后一句,都是以忧伤思念落笔,说“劳心悄兮”、“劳心慅(cǎo)兮”、“劳心惨(cǎo)兮”!
    人的有些情绪是属于阳光的,比如激昂、慷慨;而有些情绪是属于月光的,比如忧怀、沉思。但是,并非所有属于月光的情绪都是负面的,就如同审美既需要艳俗的热烈也需要含蓄的沉敛、天气既需要晴日的灿烂也需要烟雨的细润。而人生,既需要白昼的热闹,也需要夜晚的安静;既需要对众的豪放,也需要独处的沉思;既需要昂扬的心情,也需要幽深的心境。
    习惯一个人的独处、学会处理月下的情绪,才是真正在修炼情感的正面与积极。
    为什么我们把这些静态化的情思,称为属于月光的情绪呢?因为这些细腻幽深的情怀,偏爱绽放于静夜中、尤其容易受月光的引逗而不受控制地阐发出来。日光太强烈,容易激发人的表层感触,却难以深入到心怀幽微处。月光却如一双温柔的手,亲切又柔和地抚摸到人心房最深密的角落里,抚过那些自己经久不曾打理的、隐秘于记忆中的纤尘岁月,让人敏感、让人叹息、让人追思往事、让人遥望未知、让人触景伤怀。
    同时,月光的静美,又永远不会像阳光那样灼烧于人,它带给人心灵的感受是安全的、是私密的、是一种属于自我的空间,所以月夜中的人们容易不设防地袒露心事,晒在月下、细数过去,跌入幻想、放心感受。比如最潇洒不羁、四海为家的李白,也是在静月之下难得阐发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内心独白。
    月光促人放松,在它的与世无争之下,人们不再紧张;
    月色使人宁和,在它的温柔注视之下,人们不忍暴戾。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