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中国第一情诗 教我们如何去爱


    文/曹雅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虽堪称中国情诗鼻祖,但它对淑女的描写是表象,对君子的描写才是深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来自礼乐时代的歌,告诉我们的爱情方法是:爱一个人到彻骨相思、寝食难安,依旧可以用最大的克制力来适度地表达情感。
    礼以节人,《关雎》所颂扬的君子之风,就是一种有礼有节的爱。
    《关雎》是《诗经》首篇,它具有中国文学童年时期特有的自然风流,饱含着浓厚的浪漫气息和不加掩饰的情思。正因为发乎自然,所以才贴近真实、直指人心。
    因此,距离《诗经》诞生的周代虽已两千余年,可是读《关雎》时,我们却不曾产生历史隔阂。
    我们依然会随诗篇遥想那“窈窕淑女”的身姿,并被之吸引;我们也依然会毫不费力地理解对于意中人“求之不得”的辛苦,并为那份“辗转反侧”的无眠思念而叹息,甚至感同身受;我们至今还常常见到为了讨女孩子欢心,男孩在楼下弹着吉他,“琴瑟友之”一般的示好;我们也会强烈地向往着求得佳人、皆大欢喜时,“钟鼓乐之”鼓乐齐鸣的幸福画面,如同是盛大婚礼的场景。
    《关雎》震动我们的,是来自悠远水边的那份诗情、是爱情里永恒的惆怅、是生命中难舍的向往,换言之,是诗里那份悠悠然然的、浓郁诚挚的真情,把我们的灵魂缠绕。
    在《关雎》里,“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一份真诚的追慕;“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有一份真切的伤痛;“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有一份真实的体尝;“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有一份真心的祝愿。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是“真”的情思,使《关雎》那份在河之洲的诗情,风吹千年,依然不散。
    《关雎》一诗可分三层,由爱慕、到求慕、到幻想,这首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千古第一情诗,最后的结尾竟然是一个极具现代精神的开放式结局!
    究竟君子求得淑女没有?究竟君子梦想成真没有?这就像是一份不合格的情感报告书,君子只告诉了我们他目标的预定,没告诉我们他完成的情况。
    与其说《关雎》在写爱情,不如更准确地说《关雎》在写爱情里的追求;
    而与其说《关雎》在写追求,不如更准确地说《关雎》在写追求里的“求不得”。
    比起君子因淑女而生发出的缱绻爱情,“求不得”之情,这才是《关雎》唱出的更为深刻的心情。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资料图 图源网络)
    “求不得”,正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八苦”之一,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而这种苦,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对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我们总是会有所追求,就总是会求之不得。
    那么,为了回避失败的伤痛,我们就对什么都不去求取了吗?当然不可能,没有追求,也就没有发展。而追求结果又没有百分之百的确定,风险和挑战无所不在、无可回避。所以人的成熟一定需要承担得起两份艰难:
    一是,对目标,一旦认定,就决然去“求”,而不总是畏首畏尾、患得患失;
    二是,一旦失败,就坦然接受“求不得”的结果而不总在自怨自艾、悔不当初。无悔付出,无畏失败,这才是“有所求”的真正意义。
    而且,“求之不得”,并不等于“求无所获”。那原定的目标虽然没能摘取入怀,但在这追求的路途上却是一路收获,这种收获,往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无论是心性的锻炼、还是经验的累积、还是道理的认知、还是能力的提升……前方虽没能等来花开,回首却一路绿荫成林。甚至,哪怕这些收获不在眼下,却可能像是播下的种子,会生发在未知的将来。
    人生,正因为不是程序设定好的必然走向,才会有那么多未知中的因果、那么多因缘际会里的值得期待。所以人生,不是精密到无趣的电脑程序,而更像是难以规划却倍加精彩的艺术品。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家文化始终都在探讨君子如何养成,而《诗经》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其中之一,开篇便是这样以礼乐的形式、以情感的模式,表述了一份君子的风范。
    君子的培养,就从自身的和谐开始;自身和谐,又从“和情”开始。
    而情,往往令人方寸大乱、难以和情。所以,遇到感情问题时,最能考验和训练一个人是否具备君子风范。
    求不得,哀而不伤,性情之正也;
    万般情,发而中节,是为君子。
    乾隆皇帝曾在写给他原配亡妻、孝贤皇后的悼文《述悲赋》中这样讲到:“《易》何以首乾坤?《诗》何以首《关雎》?为人伦之伊始,故天俪之与齐。”《易经》为何以乾坤两卦为首?《诗经》为何以《关雎》这篇为首?因为伉俪天成,正是人伦伊始,男女情爱,是人伦的开始。
    这种释读,是在一个谨言慎行的封建帝王口中发出的、难得的对于“情”的正面肯定。而今天读《关雎》时,我们已经走过了以“后妃之德”来解《关雎》的时代,可以充分承认:对情感的关注,是《诗三百》的开端;更该承认,学会爱与被爱,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缺失了这一课,人生永远不算圆满。而君子该如何爱,就且看《关雎》如何爱。
    《关雎》的虽慕淑女、实写君子,使诗篇结构充满了层次感。这首来自礼乐时代的歌告诉我们的爱情方法是:
    爱一个人到彻骨相思、寝食难安,依旧可以用最大的克制力来适度地表达情感。
    礼以节人,《关雎》所颂扬的君子之风,就是一种有礼有节的爱。
    
    转自丨“国学是活的”微信公众号(ID:guoxuecaoyaxin),文章为作者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