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诗词背后 听听春与冬的故事


    文/李琰
    古人云:“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的情感积郁在心中并流溢在笔端,形诸我们所熟知的锦言妙句。谁曾想,在那些怨思悲愁、凄婉感慨的抒怀佳作背后还隐藏着一些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便是帮助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诗歌内涵的钥匙。就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走进他们的世界,来听听属于他们的故事吧。
    
    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人面桃花
    这是一个春天的故事。
    恰逢清明时节,性情孤洁的士子崔护落第了。心情郁闷的他独自在都城之南游逛,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一个陌生的院落,只见花木丛萃,寂若无人。崔护叩门良久,终于从门隙间传来一女子的声音:“谁耶?”崔护一面报上自己的名字一面说:“寻春独行,酒渴求饮。”闻此,女子回身给崔护拿来一杯水并一张坐具,开门让崔护坐着饮水歇息,自己则“独倚小桃斜柯伫立”。两人对视之间,情愫暗生。不宜久留的崔护向女子辞别,女子心内不舍但又无可奈何只能送其离去,崔护亦“睠盼而归”。
    又逢清明时节,崔护忽然极度思念起去年邂逅的那位女子,情不可抑,于是就径直去寻找她。不料,园门已从外被锁上了。失望之余,崔护在左扉题诗云: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相映红(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诗便是为我们所熟知的《题都城南庄》,字句中漫溢着浓烈的“物是人非”之感,灼灼的桃花依旧只是当时初见的人儿早已不见,想起她斜倚着桃树的样子,微红的脸颊与桃花之色相互衬托,心内感慨万千。故事随后的发展亦悲亦喜,原来那日女子只是与父亲有事暂时出门而已,归来后读到门扉上崔护的题诗,女子便患上了相思病,不久而“亡”。崔护知道后,守着女子悲恸大哭,半日,女子复活,后与崔护结为连理。“相思而亡”、“半日复活”看似荒唐,实则是用情之至的体现,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自此《题都城南庄》连同背后的凄美故事便一起缱绻在这和煦的春风里。
    
    诗背后的故事(资料图 图源网络)
    短袍藏诗
    这是一个冬天的故事。
    唐开元年间的冬季来临了。唐玄宗为戍边的将士们颁赐了棉衣以抵御边境的严寒。这些棉衣都是由皇宫内的宫女亲手缝制的。有一名边防兵士在赐给自己的短袍之中发现了一首诗:
    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畜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重结身后缘
    
    短袍藏诗促成一段良缘(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诗就是出自缝制这件短袍的宫女之手:“征战沙场、屯戍边疆的人啊,你要如何在那寒冷、凄苦的夜晚成眠?我这件亲手缝制的战袍,又会落在哪个人的身边?独在宫中寂然凋零的我能够体谅你的处境,就让我多为你添线着绵。我的今生不复再有希望了,只愿与你来世结缘。”苦涩、甜蜜、绝望与失望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受阻于一墙之隔,女子此生的生活与希望早已化为冷却的灰烬,只能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寄托于那渺茫无期的来世。
    兵士看过后遂将这首诗禀告给了将帅,将帅又禀告给了唐玄宗。为找到这首诗的作者,唐玄宗下令将此诗“遍示六宫”,并承诺:“作这首诗的人不必躲避,我不会怪罪于你的。”这时,一位宫女“自言万死”,默认了自己就是这首诗的作者,玄宗对其心生怜悯之意,不仅没有怪罪她还将其嫁给那位得诗之人。本以为今生深陷宫中决然无望的她没有想到“我与汝结今身缘”,喜从悲来,悲更悲矣,戍守边防的将士们皆感慨悲泣。
    一首藏在棉衣中的诗,无意间将相隔甚远的两个人联系在了一起,正所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个发生在冬季里的故事就如同盛开在冰雪之中的莲花,摇曳生姿在这寒风凛冽的人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