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他为时代留下了无数才华 却不经意间背负了千年骂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征服了古今无数读者,也让晚唐才子李商隐成为了对后世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但历史却给这位天才诗人留下了不光彩的评价,让他在不经意间背负了千年骂名。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史书评价
    打开史书,先读一下五代史学家刘昫等人编修的《旧唐书》对李商隐的评价:“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大意是说,李商隐不能坚守节操,依仗才能做一些怪异偏激之事,所以被当权者鄙薄。因而也得不到权贵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再看一下《新唐书》与《唐才子传》的说法:“士流嗤谪商隐,以为诡薄无行,共排摈之”、“忘家恩,放利偷合。”大概意思也是说李商隐虚伪浅薄,背恩负义,没有品行,受到人们的嗤笑、谴责与排挤。
    可见,无论是《旧唐书》、《新唐书》还是《唐才子传》,除了诗歌取得的成就无法抹杀外,对李商隐个人操守的评价,总体来说,就是四个字:人品低劣。
    在古代,人们非常注重个人的节操品行。李商隐,我们心目中的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我们至今无限崇拜的大诗人,你究竟做了什么事,竟然受到了当时士大夫的集体攻击,而且还完整无缺的记载到了史书之中?现在,让我们梦回晚唐,在李商隐的人生轨迹中去探寻历史的真相。
    贵人相助
    
    令狐楚《少年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商隐在九岁时,父亲去世。因他是长子,家庭重担自然过早地压在了他的肩上,十一岁时,他一边跟随家乡的一位族叔诵典学文,一边替别人誊录抄写,以养家糊口。828年,十六岁的李商隐因文采出众,开始受到一些士大夫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令狐楚是李商隐在人生中碰到的第一位贵人,人生之中有贵人相助,有时可少走许多弯路。
    829年冬,令狐楚聘请李商隐到节度使幕府为巡官。《旧唐书·李商隐传》记载,“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公务之余,令狐楚对李商隐精心栽培,《李商隐诗传》记载,“李商隐原习古文,不善今文,令狐楚则亲授其写今文的要领,李商隐俨然以师事之。”令狐楚不仅亲自传授,而且两次资助李商隐进京参加考试,《旧唐书·李商隐传》说,“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在令狐楚及其子令狐绹的帮助和举荐下,837年,二十五岁的李商隐终于荣登进士第。
    令狐楚一家对他的的知遇之恩,令李商隐念念不忘,充满了感激之情,这种情感在他的《谢书》一诗中显露无遗:“微意何曾有一毫,空携笔砚奉龙韬。自蒙半夜传衣后,不羡王祥得佩刀”。
    可是,就在李商隐登进士第的那年冬天,即837年十二月,他的恩师令狐楚不幸病逝,李商隐顿时失去了靠山,不得不走上了另外一条看似美好实则险恶的道路。
    卷入党争
    
    牛僧孺,唐朝政治家、文学家,在牛李党争中是牛党的领袖,唐穆宗、唐文宗时宰相(资料图 图源网络)
    838年,为了谋求一官半职,也可能对王茂元的女儿十分倾慕,二十六岁的李商隐赴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做事,并如愿以偿地娶了王茂元的女儿为妻。《旧唐书·李商隐传》记载,“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待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但年轻的李商隐并不知道,这桩甜蜜的婚姻,却把他卷入了当时的“朋党之争”,因此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坎坷,并招致后人唾骂。
    “朋党之争”指的是唐朝后期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具体是以牛僧孺为领袖的“牛党”与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之间的争斗。双方各从派系私利出发,互相排斥。在政治取向上,令狐家属于“牛党”一派,而王茂元则属于“李党”一派。属于“牛党”的令狐家对李商隐有栽培之恩,而现在,中了进士的李商隐居然成了“李党”的女婿,这对“牛党”来说,无论从个人感受还是从派系感情上绝对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
    于是,整个“牛党”派系以此为借口,开始对李商隐打击报复,“忘恩负义”、“放利偷合”等帽子就这样无情地扣到了李商隐的头上。一个书生,一个不懂如何玩弄权术的文人,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卷入了复杂的派系斗争中,其最终只能成为斗争的牺牲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