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清朝第一小资男 把日子过成别人的终极梦想


    文/野史秘闻
    近些年,“小资”往往是一个贬义词,甚至成为颓废情绪的象征。但其实“小资”更侧重的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或者说艺术的生活。真正的小资应该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经济收入、生活品位、思想水准和艺术鉴赏能力的文艺青年。
    可见成为一名小资的门槛儿还是很高的,得有钱、有才、有品位。可历史上的文人一般都很难逃脱“文章憎命达”的命运,所以历史上有资本追求小资情调的文人不多,袁枚算其中最突出的一个。
    
    袁枚(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不差钱的文艺青年
    袁枚首先是个文艺青年,9岁还不知道诗是什么模样,15岁才开始写律诗。但并不像贾岛一样“三年吟两句”,一味苦吟,他崇尚性灵,认为诗歌的目的就是为了抒发人的真性情,不久就自成一派——性灵派。性灵派的指导思想就是袁枚写的《随园诗话》。历史上一直把诗歌尊于正统地位,因而有诗庄词媚这一说,言志一直是诗歌的主要功能,但袁枚却凭借“性灵”二字,把诗歌言情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在清朝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袁枚《所见》
    袁枚虽然是一名文艺青年,但并没有走苦情路线,不是颜回那种“身在陋巷”穷的只剩下“一箪食,一瓢饮”,也不像陶渊明一样归隐南山,耕种劳作。谈钱对袁枚来说,既不伤感情,也不伤自尊。他一直官运亨通,就算是后来弃官,但和朝堂上的名流都有交往,加上他才气斐然,名气很大,因此靠经常为人撰写墓志铭和其他文章挣钱,这也是他日后能够维持自己小资生活的重要前提。
    
    随园湖楼请业图卷 部分(资料图 图源网络)
    二、坐拥度假村的CEO
    袁枚有了钱的第一件事就是买房,他花300金买下了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旧址,好好的修整一番成了堪比度假区的随园。
    他听取意大利传教士的建议,采用了西方建筑样式,博采中国历代园林设计的精华,园中将西湖、断桥、苏堤、南北峰等杭州美景巧妙复制过来。园内藏书多达30万卷,而且书架都是檀木的,雕漆鹄金;晋帖唐碑则成了袁枚的玩物;砚台都是蕉叶青花,多为古款,不少人慨叹到“为大江南北富贵人家所未有”。尽管随园如此豪奢,袁枚却没有因此将大门紧闭,反而不设大门,让乡民随意进入,随意游玩,一时之间,随园成了文艺青年的休闲地和广大乡民的游乐园。
    不仅如此,袁枚还多次在家中办了只有上流社会才能参加的party——“开筵宴客,排日延宾,酒赋琴歌,殆无虚日,其极一时裙屐之盛者”,参加party的人,上有大清相国,皇亲国戚,下有两江总督,文坛名将,甚至连林则徐都是座上宾。可见袁枚的交友之广。
    
    随园湖楼请业图卷 部分(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疯狂的美食达人
    袁枚住的不含糊,在吃上面也从来都不将就,是个名副其实的美食家,他写的《随园食单》,写了当时流行的326种南北菜肴糕点,和当时的美酒名茶,是清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汉族饮食名著。其开篇就说:“先天须知凡物各有先天,如人各有资禀。人性下愚,虽孔、孟教之,无益也;物性不良,虽易牙烹之,亦无味也。”
    可见烹饪在袁枚心里已经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其性质和教书育人差不多,而佐料料的重要性不亚于穿衣打扮对女性的重要性,甚至佐料都必须达到以下标准:“酱用伏酱,先尝甘否;油用香油,须审生熟;酒用酒酿,应去糟粕;醋用米醋,须求清洌。且酱有清浓之分,油有荤素之别,酒有酸甜之异,醋有陈新之殊,不可丝毫错误。”
    袁枚曾介绍一些“家常菜”,比如豆芽火丝,做法是把豆芽截断,中间用特制的锥子镂空,再将切成银针粗细的火腿丝嵌进去,这样火腿才能和豆芽合二为一;又比如鱼翅炒萝卜丝,萝卜丝要在鸡汤里过两次,去掉萝卜味,而鱼翅只要上半截,下面半截要扔掉。按照这种方法做菜,估计不少家庭主妇都要吐血而亡。
    在吃这方面,袁枚可以说是精益求精,在茶酒方面他也颇有心得。为此在《随园食单》中专门作《茶酒单》,他说,茶者七碗生风;酒者一杯忘世,非饮用六清不可。
    泡茶的水以泠、惠泉为上,如果没有就用天然的泉水、雪水,而且光是收集到这些水还不够,还得放够时间,不然水新则味辣,陈则味甘。
    他认为茶中以武夷山的武夷茶为最顶尖,清芬扑鼻,舌有余甘;龙井虽清但味薄;阳羡虽佳而韵逊。很像是玉和水晶,品格不同,味道自然也不同。
    
    随园湖楼请业图卷 部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四、有深度的大众情人
    再文艺的小资,如果在感情方面一张白纸,也难免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在清朝,鲜少有人能像袁枚一样说出:“惜玉怜香而心不动者,圣也;惜玉怜香而心动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兽也。”
    这些言论在当时看来是很大逆不道的,在如今看来却是很在理。柳下惠坐怀不乱,只能说他自制力强,但不能说他没动心。据说袁枚小时候有一次去吴山玩儿,看到一位卖艺少女在表演空中走绳,还是小正太的袁枚就学大人一样,往少女身上投钱,结果少女对他嫣然一笑,袁枚就“神为之移焉”。那场面倒是像极了张生初见崔莺莺的一幕,想来袁枚作为个有深度、有思想、有品位,还尊重女性的人,在当时也是很受女性欢迎的。
    袁枚小资了一辈子,甚至在临去世的时候,都不忘叮嘱两个儿子写讣告要注意纸张:用淡红纸小字写讣,不可用素纸,其余平行用小古简最雅,用大纸便市井气。”还提醒他们尸体变硬后穿靴子不合适,要用那双极其华丽的刺绣鞋搭配白绫袜最妙。
    生活过得如此精致,我等俗人只能膜拜。
    转自光明网,来源:野史秘闻。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