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一首诗拯救的爱情,流传千古(2)


    
    中年的她被岁月消磨了月华水色
    

夫妻二人结为连理已有二十余载,中年的她被岁月消磨了月华水色,已是“玉貌一衰难再好”,风流倜傥的赵孟頫其实心中已生倦意。况且在那时,纳妾是再平常不过,同朝为官者有谁不是姬妾成群。
    

赵孟頫的心中越发失衡,几次暗暗的透露出想要纳妾的意思。但是管道升始终一直不置可否。一日宴饮之后,赵孟頫想起席间朋友微微露出的调侃之意,接着酒劲,直截了当地写明了自己的意思。
    想到这里,管道升心中酸楚难以言表。她行至案前,铺纸研墨,望了一眼花瓶内红妆残败的桃花,缓缓写道——
    你侬我侬、忒煞情多,
    情多处、热似火,
    拿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然后,将咱们两个一起打破,
    用水调和;
    再捏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写毕管道升已是泪流满面,她亲自将字笺送至赵孟頫的书房,静静地等待着未知的结局。
    
    真正弥足珍贵的,是那份心意相通
    

其实,赵孟頫心中本就七上八下,难舍发妻,见了这至情至性泣血之言,心下顿时懊悔不已。他顿时了然:纵有倾国倾城之貌,人面终不能恒久如花,鲜花犹有凋零时,美色又如何能相伴一生。真正弥足珍贵的,是那份心意相通、相知相守的温情!
    

赵孟頫遂至夫人处赔罪,绝口不提纳妾之事。从那天起,赵孟頫和管道升把这两张字笺工整地誊写下来,贴在案旁,时时引为笑语,二人之间再无间隙。
    

大概管道升也未必料想到,几百年间,这首至情至性的小词,被世人广为传颂,赵孟頫管道升之间的故事也随之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
    

传世的管道升的作品中,有些明显有赵孟頫的痕迹,而《竹石图》则以其独特的娟秀娴淑洋溢出女画家才有的灵气。图纵87.1厘米,横28.7厘米,纸本,墨笔。土坡上立一奇石,左边是一高一低,一浓一淡两竿修竹,右下是一丛竹叶。竹叶上挺,谓之“晴竹”,画时下笔须略带逆势藏锋,然后以中锋重按掠去,至叶尖处疾挑而出。梢头结顶,挑出时尤须注意左右顾盼,姿态生动。
    
    

管道升的撇叶,虽抵不上赵孟頫的厚重,但是笔力尚强
    

学过书法的人有体会:书法中的“撇”,用笔多是自右上而向左下,而画中“撇叶”则须自下而上、向左右两向撇出,笔力用不上,有一定的难度。管道升的撇叶,虽抵不上赵孟頫的厚重,但是笔力尚强,竹叶的粗细变化也恰到好处,独具丰采。奇石先以淡墨勾廓,由淡而浓皴出结构,然后用淡墨渲染,浓墨点苔,显得清新湿润。画上的诗塘,有董其昌识云:“管魏国写竹,自文湖州一派,劲挺有骨,与宋广平作赋正相反。”
    

管道升相夫教子,传承书香画艺,栽培子孙后代,“赵氏一门”流芳百世,三代人出了七个大画家。赵雍、赵麟、赵彦正名冠一时。王蒙有此外婆,自小耳濡目染,得天独厚。元仁宗曾将赵孟頫、管道升及子赵雍的三段书迹装为卷轴,“命藏之秘书,曰使后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妇父子皆善书也。”赵孟頫晚年晋升为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贵倾朝野,但赵孟頫以宋室后裔而入元为官,依然受摆布而不得施展抱负,常因自惭而心情郁闷,故潜心于书画以自遣。
    

管道升曾填《渔父词》数首,劝其归去。其一曰:“人生贵极是王侯,浮名浮利不自由。争得似,一扁舟,吟风弄月归去休!”延佑五年,管道升脚气病复发,经赵孟頫多次上书请求,次年四月,方得准送夫人南归。五月中旬,途经山东临清,管道升病逝于舟中。三年后,赵也去世。两人合葬于湖州德清县东衡山南麓。
    转自丨“古文故事”微信公众号(ID:guwengushi)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