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移动版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诗人李珣:波斯后裔,却做了中国史上的文化遗民


    本文摘自知名学者、诗人徐晋如所著《唐宋词与人生》之三《翻是波斯有逸民——说李珣》,由作者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
    花间词人三大家,一般指温庭筠、韦庄、冯延巳,或谓是温、韦、孙光宪,我的太老师朱庸斋先生则认为,温、韦而外,仅李珣有独特风格。冯延巳的词,清代大诗人龚自珍曾有一诗道及:
    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诗后自注:
    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我也像龚自珍一样,竟不能知冯词之旨,当然更不能妄加演说了。
    按照明人胡应麟的观点,大家是“具范兼镕”,名家则是“偏精独诣”,但也有诸体俱工而不免名家,如王维;在某一体裁上微有短板,却不失名家的,如李、杜。以具范兼镕论,花间三大家宜温、韦、冯并称,因为后世词家,率不能出此三家牢笼,孙光宪的词风固然非常独特,时有警句,但风格不够浑成,与温韦并列,恐怕还有未当。但若就情感的浓挚而言,只能温、韦并称,堪比昆仑泰岱,其余只能算名山而已。在诸名家中,我偏爱李珣的词。
    李珣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从血统上说,他并非中原人氏,而是波斯人的后代。但他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接受儒家文化,最后成为五代时期一位罕见的有士大夫气节的词人。
    李珣字德润,出生在梓州。他的先祖是唐敬宗时波斯商人李苏沙。唐敬宗喜欢大兴土木,建造宫室,李苏沙曾献上了罕见的沉香木材。李苏沙后来一直生活在中国,大概也与中国人通婚,传到李珣这一辈,有一个哥哥李玹,字廷仪,还有妹妹李舜弦,被前蜀的后主王衍纳为昭仪。
    李珣虽身膺外戚,但并没有靠着这层关系攀龙附凤做大官,因为《花间集》仅仅把李珣叫做李秀才,或者叫做宾贡。所谓宾贡就是地方政府听说某人很有才干,于是具名推荐到中央去,让朝廷来考核是不是有资格当官,到了朝廷会受到上宾一样的接待,所以叫做宾贡。另外据宋代《茅亭客话》的记载,李珣“所吟诗往往动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他在前蜀被灭后,甘愿做遗民,词就有很多感慨兴亡之作。
    司马迁著《史记》,列传中第一篇就是《伯夷列传》,赞美不食周粟的殷商遗民伯夷、叔齐。选择做遗民,不仅是读书人的气节,有时还是一种鲜明的文化立场。比如宋、明的遗民,他们所守望的,不仅是内心的道德律令,还是历劫犹存的中华文化。
    作者小传:
    
    徐晋如
    徐晋如为古典文献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唐宋词与人生》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作者。
     (责任编辑:admin)